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呋虫胺(dinotefuran)是由三井化学公司研发的烟碱类杀虫剂,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干扰昆虫的神经系统。主要用于防治害虫如蚜虫、烟粉虱、蓟马、叶蝉、斑潜蝇、叶蜂、蝼蛄、网蝽、谷象、甲虫、水蜡虫、蟑螂等。目前,很少关于呋虫胺的残留和降解方面的研究。本论文系统研究了呋虫胺的环境行为(水解、光解、土壤降解、土壤吸附及移动性)以及在小麦田中的残留消解动态,为呋虫胺的环境安全性评价及合理使用提供科学的依据。主要成果有:1.建立了呋虫胺在小麦植株、土壤、麦粒中的残留分析方法。样品采用乙腈提取,SPE固相萃取柱净化,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进行检测。在添加浓度为0.05~1.0 mg/kg时,回收率为83.29~92.15%,相对标准偏差为0.29~3.21%。呋虫胺最低检测浓度为0.05 mg/kg。方法符合呋虫胺残留检测要求。2.经江苏、河南、河北两种剂型三地的残留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呋虫胺在小麦植株、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20%的呋虫胺可溶性粒剂在植株上的半衰期为1.85~2.62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4.87~5.44d;最终残留试验表明,距最后一次施药21 d时,植株中的最大残留量为1.071 mg/kg;在土壤和麦粒中的呋虫胺残留量均小于0.05 mg/kg。20%呋虫胺悬浮剂在植株上的半衰期为1.36~4.19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6.40~7.71d;最终残留试验表明,距最后一次施药后21天,植株中的最大残留量为1.394 mg/kg,土壤中的呋虫胺残留量均小于0.05 mg/kg,在麦粒中的呋虫胺最大残留量为0.119 mg/kg。20%呋虫胺可溶性粒剂以推荐剂量60 g a.i/h于蚜虫发生期施药2、3次,安全间隔期为21天;20%呋虫胺悬浮剂以推荐剂量120 g a.i/h于蚜虫发生期施药2、3次,安全间隔期为21天。3.呋虫胺水解实验表明:呋虫胺属于难水解农药;在不同缓冲液中的水解速率依次为:pH 9>pH7>pH 5,pH值是影响水解的决定性因素;水解同时受温度的影响,随温度升高水解速率加快;SDS能显著抑制呋虫胺水解,且随着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增强;腐殖酸能显著促进呋虫胺水解,且随着浓度的增大促进作用增强;呋虫胺在自然环境中水解速率远大于室内模拟实验条件下的水解速率。4.在氙灯照射下,研究了呋虫胺光降解规律。结果表明,在5~40 mg/kg浓度范围内,呋虫胺在水中的光解速率随初始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呋虫胺在三种光源下的降解速率顺序为:高压汞灯>紫外灯>氙灯;光照强度越大,呋虫胺降解越快;呋虫胺在4种有机溶剂中光解速率大小顺序为:正已烷>乙腈>甲醇>乙酸乙酯;呋虫胺在碱性条件下降解较酸性条件下快;Fe3+对呋虫胺光解有促进作用,在1.0mmol/L促进作用最强;Fe2+对呋虫胺光解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5.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呋虫胺在三种不同类型土壤中的降解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呋虫胺在不同类型土壤降解快慢顺序依次为:南京黄棕壤、东北黑土、江西红壤;土壤湿度越大,呋虫胺降解越快,当土壤湿度为饱和含水量80%时,会对微生物生长产生抑制作用,降解减慢;微生物和有机质在土壤降解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6.呋虫胺在三种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吸附能力顺序为:东北黑土>南京黄棕壤>江西红壤。薄层层析试验表明,呋虫胺在南京黄棕壤、江西红壤与东北黑土的Rf值分别为0.77、0.87、0.55,呋虫胺在南京黄棕壤、江西红壤中属于可移动,在东北黑土中属于中等移动。土柱淋溶试验表明,呋虫胺在南京黄棕壤、江西红壤淋出液中的含量为总量的37.4%、65.0%,呋虫胺在东北黑土中主要集中在10.0-30.0 cm处。表明呋虫胺对地下水污染存在潜在风险性,特别是对南京黄棕壤和江西红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