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踢轨控制系统的高精度控制器研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x20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Kicker控制系统是束流在CSRm和CSRe中进行传输的关键。当束流在CSRm中累积加速到一定的能量时需要引出到CSRe中,需要Kicker控制系统通过对CSRm的6台Kicker磁铁电源进行控制以产生偏转磁场将束流引出;同时,还要在合适的时机控制位于CSRe的4台Kicker磁铁电源以产生偏转磁场来将束流注入。所以,踢轨控制系统的精度影响着束流在CSRm和CSRe之间传输的效率。近代物理研究所已有的Kicker控制系统基于多板结构,同时需要安装较多的控制软件来协调工作,增加了整个控制系统的复杂程度;而且,系统的时间精度受限于主控FPGA芯片200MHz的工作频率,只能达到5ns,束流在环中的相位分辨率难以达到1o以下。基于Kicker控制系统的升级需要,本课题研制了一款新型的Kicker控制器,以提高束流在CSRm和CSRe中的传输效率。新的Kicker控制器采用全新的ARM11+FPGA+DSP单板架构,以满足踢轨控制系统的总体需求。其中FPGA采用全新的CycloneIII芯片,工作频率可以达到400MHz,并将踢轨控制系统的时间精度提高到2.5ns。ARM11芯片用来取代原有的ARM7,以提供更为复杂的网络性能。同时,TI公司的TMS320C6713B DSP芯片提供了对浮点运算的支持,以及更高的工作频率。配套的控制界面则采用时下流行的B/S架构,在ARM11内部移植Boa嵌入式web服务器,以提供对客户端浏览器访问的支持。客户端浏览器显示的界面采用HTML+CSS+JavaScript开发,以提供给操作人员访问。本课题的创新性在于高度集成化的单板Kicker控制器,不仅降低了控制系统接插线的复杂程度,还极大的提高了踢轨控制系统的时间精度和相位分辨率。同时,采用B/S架构进行浏览器控制界面开发也是本系统的一大特色,操作时不仅不需要安装多个控制软件进行协调工作,还不局限于使用指定的PC或者VNC远程操作,只需通过IP地址即可在局域网内进行跨平台、跨系统的进行Kicker参数设置,极大的提高了Kicker控制系统的用户体验度和便利性。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第一章的绪论主要用于介绍本课题的意义和背景;第二章的Kicker控制器总体框架主要用于介绍新型Kicker控制器的功能需求和相应的解决方案;第三章的原理图设计和PCB布局主要用于介绍新型Kicker控制器硬件上的设计与实现;第四章的ARM程序设计主要用于介绍ARM11如何实现充当浏览器界面和FPGA底层硬件通信功能的这一网络桥梁;第五章的FPGA逻辑设计主要介绍如何对踢轨控制系统的需求如延时触发调节,高速频率检测等进行功能划分和模块化设计;第六章的实验验证主要介绍Kicker控制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能否满足踢轨控制系统的需求;最后一章主要对之前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制定下一阶段的工作目标。
其他文献
中国科学文化从科学共同体的"圈子文化"走向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文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中国科学文化建设对于支持创新型国家战略实施,促进民族文化自信,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营造
日语被动态及由此构成的被动句有许多特点,对主语、施事者、受事者、动词的使用均有限制。其中对主语、施事者、受事者的限制较为简单,但日语被动句受到动词的限制和影响要复
当前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中采用的监管一体化管理模式,是完善市场机制运行的制度需要、优化公共产品提供的路径需要、健全监管体制不足的动力需要。预防与管控监管一体化廉
本文结合“×××”项目,针对核电项目凝泵国产化亟需解决的三个难点:性能参数无负偏差、高振动噪声指标要求(极其重要的验收指标)、机械密封供水方式调整后的影响,采用理论计
研究皖派学术重振安徽学风卞利谈到皖派,传统的观点都认为主要是指清代以戴震为代表的汉学学派。我们今天研究安徽学术发展史,不应拘泥于前人成见,而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把皖派
期刊
Toshiki Maruyama等人对量子分子动力学(QMD)模型进行了扩展,发展出适合研究低能重离子反应的动力学(EQMD)模型。我们对EQMD模型做了一系列的验证,通过与实验数据和Maruyama计算结
<正> 玫瑰糠疹为大小不定的玫瑰色斑片及斑丘疹,表面覆盖细薄鳞屑,是皮肤科的常见病。易发生于春秋两季,以青年、中年人患病为多。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此病的病程长,少则数周,
称呼分为自称词、对称词和他称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这三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其中对称词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正>1引言DBMS安全性评估是保证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而TCSEC/TDI标准越来越不适应信息技术和安全技术的快速发展,CC标准应运而生。CC于1999年被ISO采用为国际标准,它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