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主要指向如何更好塑造纪录片中弱势群体的人物形象,更好关照弱势群体,从而引起社会对其的关注,政府对其的思考。众所周知,影像是关注弱势群体的强大手段,而影像中的纪录片类又是一种记录“他们”生存状态最好的载体之一,倘若镜头下他们形象的塑造有所不妥,将会不利于整个社会对弱势群体生活状况问题的关注,直接影响整个社会构建和谐的步伐。因此,研究纪录片中弱势群体形象塑造,不仅有利于纪录片的功能拓展,更好解决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更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本研究将研究内容定义为:通过分析多部有关弱势群体的纪录片,研究其形象塑造的异同点,及其产生的社会意义,根据社会学人类学等科学依据,将所得经验与分析结果相结合,探讨如何更好的塑造弱势群体形象。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追溯弱势群体形成的历史原因,及现实状况,查找出这个群体存在于社会的根本原因。(2)如何用纪录片形式表现弱势群体,从而能够引起社会对这个群体倾注更多关注和思考。(3)研究纪录片中弱势群体形象塑造的表现形式,从拍摄理念,镜头语言,包括景别,机位,影视的画面处理技巧等,创作者主体介入的主体意识,采访内容及方式等多种表现形式来探讨纪录片中形象塑造。(4)分析受众的观看心理,如何避免观众单一的猎奇心理,分析拍摄对像的参与拍摄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波动,避免给其带来过大的社会舆论压力。(5)充分研究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依据,将其构建于纪录片中的弱势群体形象塑造。(6)探讨研究风险,在形象塑造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问题和风险,以及研究用于实践的可行性。(7)研究如何将纪录片的社会价值充分的运用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之中。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1)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访谈法、案例分析(2)具体研究思路分析案例对比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