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权利的演变——好莱坞动物动画电影的生态批评解读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my82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批评不仅是一种文学批评模式,更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社会运动。自从20世纪八十年出现以来,生态批评已经成为文学批评领域的一支重要主力。人类为了自身的商业利益,盲目开发攫取矿产资源,肆意砍伐森林,残忍猎杀野生动物,这种种野蛮行径所带来的不仅是生态伦理危机,更为严重的是生态系统的紊乱和由此导致的物种灭绝,这些都激发了越来越多学者在生态批评视野下对动物权利的探索。  动画电影是电影的一种类型,尽管最初观众群主要为青少年儿童,然而随着主题探索和各种新技术的应用,目前已具有广泛的成人观众群。许多动画影片就人与自然的关系,尤其是人与动物关系有着深入的探寻,其目的旨在唤醒人类的良心和责任感,从而自觉地关爱动物,改善人类对动物的行为,提升人类的道德境界。  对好莱坞有关动物的动画电影研究,我国学者主要集中在跨文化领域,特效技术的运用及发展趋势,文学艺术如叙事技巧、角色塑造等方面;国外研究者则主要集中在影响研究、数码新技术运用、课堂教学等领域。而对于这些电影是如何展现人与自然及动物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多见,这也因此成为本研究的出发点。  纵观好莱坞动物动画电影,我们可以发现,这些电影中所呈现出的人与动物的关系,电影所表现的关爱动物的意识,动物作为个体的生命主题以及固有价值的观念等随着时代的变迁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本文选取极具代表性的五部好莱坞动画影片《小鹿斑比》、《101忠狗》、《猫儿流浪记》、《熊兄弟》、《里约大冒险》作为文本,在生态批评的视野下,运用著名动物权利理论家汤姆·雷根的动物意识,生命主体和固有价值等理论来进行分析,对五部影片所蕴含的动物权利思想等进行解析。  本研究表明,好莱坞动物动画电影在各个时期表现出了对动物的不同态度,经历了从最初否认动物拥有权利,到承认家禽家畜拥有部分权利,最终认可自然界所有动物都拥有权利这一演变历程。
其他文献
疫情期间,笔者所在学校为了切实做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在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成立了线上教学工作专班,依托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上海市首批
幼儿的音乐活动游戏化就是老师用游戏的形式对幼儿阶段的孩子们进行音乐教育.音乐可以打开幼儿的心灵世界,让幼儿站在不一样的精神境界去洞察世界.因为他们还没有进行系统化
阳光大课间是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以“跑跳青春”为主题,按照“一堂体育课”的结构设计了有特色的中职学校的大课间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