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蚁蛉科Myrmeleontidae是脉翅目中种类最多,分布广泛的类群。蚁蛉科的现生种类分为3亚科:须蚁蛉亚科Palparinae、亮翅蚁蛉亚科Stilbepteryginae、蚁蛉亚科Myrmeleontinae。其中蚁蛉亚科占蚁蛉科已知种类的87%。蚁蛉亚科的高级分类阶元族、属一直存在很多争议,其系统发育关系也尚无深入研究。本研究对蚁蛉亚科5族14属20种昆虫以及蝶角蛉科的日完眼蝶角蛉(Protidricerus japonicus)用PCR产物测序、克隆测序法共获得了18S r RNA、16S r RNA、COI基因序列45条。并在Gen Bank上下载了树蚁蛉族的班克溪蚁蛉(Epacanthaclisis banksi)的16S r RNA和COI基因。使用MEGA6.0对所获得序列进行比对,并对序列的碱基组成、碱基替换、以及遗传距离的分析和碱基替换饱和分析;使用Modeltest3.7以及PAUP4.0b10软件,Mrbayes软件以蝶角蛉科的日完眼蝶角蛉作为外群建立蚁蛉亚科部分种类的系统发育关系,得到的结果如下:1.蚁蛉亚科昆虫核基因18S r RNA基因较为保守,在蚁蛉亚科昆虫的18S r RNA基因序列中,全部488个位点,其中保守位点463个,变异位点25个,A+T的平均含量为52.3%,G+C的平均含量为47.7%,A+T的含量G+C基本相当。蚁蛉亚科昆虫的线粒体基因中,16S r RNA基因中全部606个位点,其中保守位点73个,变异位点527个,A+T的平均含量为70.7%,G+C的平均含量为29.3%,有明显的A+T碱基组成偏向性;COI基因中全部538个位点,其中保守位点147个,变异位点404个,A+T的平均含量为63.7%,G+C的平均含量为36.3%,也具有明显的A+T碱基组成偏向性。2.蚁蛉亚科21种昆虫中的18S r RNA基因序列TS/TV的平均值为0.92,颠换频率略大于转换;16S r RNA基因序列TS/TV的平均值为0.70,颠换频率略大于转换;COI基因序列TS/TV的平均值为0.86,颠换略大于转换,颠换最高发生在T-A之间。第1位点的颠换频率大于转换(R1st=0.67),第2位点的颠换频率大于转换(R2st=0.87),第3位点的转换大于颠换(R3st=1.18)。3.遗传距离比较:对蚁蛉亚科5族14属21种昆虫的18S r RNA、16S r RNA、COI基因序列进行分析计算:蚁蛉亚科种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003-0.020,0.039-0.291,0.070-0.292;与外群日完眼蝶角蛉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21~0.112;0.297~0.395;0.345~0.496。4.系统发育重建结果分析:对蚁蛉亚科昆虫的18S r RNA、16S r RNA、COI基因序列以及联合数据分别构建MP、ML、Bayes系统发育树。单基因数据以及联合数据均支持蚁蛉亚科为单系群;支持蚁蛉属、哈蚁蛉属、东蚁蛉属隶属于蚁蛉族,树蚁蛉属、溪蚁蛉属隶属于树蚁蛉族,白云蚁蛉属、距蚁蛉属、次蚁蛉属、双蚁蛉属隶属于恩蚁蛉族,击大蚁蛉属、中大蚁蛉属、棘蚁蛉属隶属于棘蚁蛉族。综合系统发育树得出的结果表明蚁蛉亚科各族、属间的亲缘关系与形态分类学大体一致,与形态分类学不同的是:囊蚁蛉族的两种昆虫并没有聚为一支,且不同发育树中的位置存在很大差异,囊蚁蛉族的分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蚁蛉族的钩臀蚁蛉(Myrmeleon bore)在不同的系统发育树中的位置也存在很大差异,进化关系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