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与天然气基及其互补的多联产系统集成开拓研究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kekexiao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工、动力和环境等领域与学科的交叉已经成为当代能源科学发展的趋势。寻求资源、能源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与方法,逐步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本学位论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973项目等科研任务,研究单一能源输入以及多能源互补的多联产系统中的若干问题。主要包含以天然气重整为案例分析化学能梯级利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应用,以及基于此提出的新型多联产系统开拓研究两个层面。从化学反应动力学结合化学热力学角度出发,建立了天然气重整过程所需要外界提供的时间能耗与反应进度之间的关系式;从吉布斯自由能前后变化角度出发,分析了重整过程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与反应进度之间的关系。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当重整率比较高(>0.6)时,单位天然气重整所需要的能耗和时间大幅增加,而吉布斯自由能将大幅降低,这将会导致单位天然气的平均重整代价骤然增加。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其它很多基元反应非零次方的化学反应过程,可以将适度反应潜在节能拓延其应用范围到其它化工生产领域以及动力领域,通过耦合化工与动力两个生产过程,可以突破传统化工系统追求单一产品转化率所带来的单位产品高能耗的弊端,实现燃料化学能、物理能的综合梯级利用。研究提出天然气部分重整的甲醇动力串联型多联产系统。该系统的特点为:依据化学能梯级利用原则,该系统采用了天然气部分重整,降低单位合成气的生产能耗;根据“组分对口、分级转化”系统集成原则,将合成气中适合甲醇生产成分用于化工生产进行资源化利用,剩余成分作为动力系统燃料进行能量化利用。对此系统进行火用平衡分析表明系统的关键过程为重整过程和甲醇合成过程,并通过图像火用(EUD)分析揭示过程内部能量释放、交换以及蕴含的节能潜力。与分产系统进行性能比较,采用该多联产方式生产同样的甲醇和电力时,可以实现节能5-10个百分点。针对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能所特有的碳氢结构特点,提出了以生物质气化为龙头的甲醇动力串联型多联产系统。该系统将化工生产过程与热力过程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先资源化利用后能量化利用逐级释放生物质能,从而实现了生物质化学能、物理能的梯级利用。与生物质基甲醇分产与动力分产火用效率仅有44%和41%相比,该多联产系统通过调节未反应气的循环量,在输出化动比0.6-1.8之内,能够获得7%-10%的节能率以及44%-49%的系统火用效率。根据天然气资源和生物质能源二者不同碳氢比例成分特点,提出了天然气与生物质互补的甲醇动力串联型多联产系统(包含两种方案)。在该多联产系统中将天然气—水蒸气部分重整造气和生物质气化造气结合起来,通过纯物理混合的方式实现了甲醇合成气的最佳碳氢配比,并利用适度反应潜在的节能优势耦合了甲醇生产与电力生产过程。不但实现了天然气和生物质的碳氢组分互补,还实现了合成气化学能的梯级利用。对该多联产系统进行性能分析表明,在甲醇合成气一次性通过系统中,天然气与生物质的输入比在0.5-8范围内变化时,系统能够获得8-10%的节能率;在未反应气采取部分循环时,系统能获得9.5%上的节能率。
其他文献
<正>主题:移动互联时代产业园区与物业服务之园区物业服务标准与模式的探讨主持人:上海漕河泾开发区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晨亮发言嘉宾:上海新市北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无法替代的自然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耕地数量急剧减少和各项非农建设占用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土地
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在管理科学中,存在着许多心理因素和心理效应,对心理效应的认识与运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强管理科学中的心理因素的研究,有助于促进管理
目的:选择悲志等情志为观察点,通过人情志刺激实验的研究,揭示情志因素对健康人神经内分泌作用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情志因素对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作用及机理,
托电4号炉使用的是北京电力设备总厂的ZGM123G-Ⅲ型中速辊式磨煤机,现磨煤机碳精环频繁泄漏,严重影响文明安全生产及经济效益。经过对碳精环泄漏、磨损的分析,针对性的提出了
本文考察与研究雍城出土瓦件,分析它们的特点;结合组合规律和瓦作营法,判断它们在屋顶上的使用部位,进而了解秦屋瓦体系;并尝试用考古实物再现雍城瓦顶的整体面貌。
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电影特效领域,诸如狂风暴雨下的海面、徐徐上升的轻烟、四处飞溅的水滴等流体现象有着让人惊叹的视觉效果。摄像师、电影制作人、抑或是游戏创造者都
研究背景:近20年国内整形美容外科蓬勃发展,已达到相当水平。人们已不满足于一般的面容改善和粗略的好转,多以一种更苛求的眼光审视手术效果.追求更完美的容貌个性,对临床整
期刊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的存取,交换和传输变得越来越便利和快捷。但随之而来的数字产品的版权保护和网络的信息安全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数字水印作为数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