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早已超越了政治、经济和贸易层面,越来越多的交流已经聚焦于文化领域。而翻译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文化交流的有效途径,自然也成为了更多人关注的焦点。其实早在十四世纪,有一个人便开始了他的文化探索之旅,他就是中世纪伟大的穆斯林旅行家伊本·白图泰。他曾于公元1325-1354年间三次出游,到访了亚洲、非洲、欧洲的多个国家。之后他的旅行被记录下来,《伊本·白图泰游记》便问世了。这本书的形式虽然是游记,却体现了亚、非、欧三洲多个国家当时的文化情况。1985年,马金鹏翻译的《伊本·白图泰游记》中译本出版,掀起了一阵伊本·白图泰研究热潮。2015年,该书再版。本文选取埃及教育部版《伊本·白图泰游记》校订本(1933)和《伊本·白图泰游记》马金鹏中译本(2015)为分析文本,结合阿卜杜·哈迪·塔齐版《伊本·白图泰游记》(1997),从归化、异化翻译策略的角度,使用文献阅读法、举例分析法和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宗教文化专有项、社会文化专有项和物质文化专有项为例分析中译本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从论文结构来看,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绪论部分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与目的、研究方法、创新点及论文结构,并且对《伊本·白图泰游记》及其中译本做了相关介绍。第一章介绍了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相关研究现状,具体包括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定义、发展与研究现状,以及文化专有项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归化异化视角下的研究现状。第二章探讨了宗教文化专有项翻译中的异化策略使用,分析了选择异化策略的原因,结合例子对具体的翻译方法进行总结并阐明了笔者的看法。第三章探讨了社会文化专有项和物质文化专有项翻译中的策略使用,分析了选择归化或异化策略的原因,结合例子对具体的翻译方法进行总结并阐明了笔者的看法。结语部分,回顾全文,阐述本文所得出的主要结论以及局限与不足,力求在未来的研究与学习中有所突破。通过此研究,笔者对归化、异化翻译策略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认识,并对此文本中的文化翻译有了自己的观点。笔者认为:不同种类的文化专有项在翻译时应该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宗教文化专有项的翻译应该采取异化翻译策略,社会文化专有项和物质文化专有项则应该根据翻译对象的不同采取归化或异化翻译策略。尽管本论文在例证和分析方面还不够深入和全面,但笔者希望它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阿拉伯作品文化内容的相关翻译带来一些参考价值,为阿拉伯语言文化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研究提供一点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