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从研究动物的觅食生态学特征着手,掌握动物的食性特征和觅食策略,能更好地理解动物对生存环境的适应策略。猕猴(Macaca mulatta)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栖息的海拔范围可从0 m到4,000 m以上。然而,现有的研究成果大多集中于低海拔的猕猴种群,高海拔猕猴种群的生态学研究较少,其觅食特征尚不明确。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本研究以四川西部高原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的一群野生猕猴(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1870355;319601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研究动物的觅食生态学特征着手,掌握动物的食性特征和觅食策略,能更好地理解动物对生存环境的适应策略。猕猴(Macaca mulatta)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栖息的海拔范围可从0 m到4,000 m以上。然而,现有的研究成果大多集中于低海拔的猕猴种群,高海拔猕猴种群的生态学研究较少,其觅食特征尚不明确。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本研究以四川西部高原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的一群野生猕猴(海拔3,500 m以上)为对象,采用直接观察和红外相机技术,系统收集了猴群的食物组成、活动时间分配、游走行为和栖息地利用等数据;通过分析食物资源和气候因子对猕猴觅食行为的影响,探讨该物种对高海拔生境的适应策略。主要结果如下:(1)川西高原高山森林中的猕猴采食了至少90种食物的193种食物项目,包括11种不同食物类型。直接观察结果显示,猕猴的主要食物是根部(30.9%)和嫩叶(28.0%),其次是老叶占7.8%;成熟叶占7.5%;种子占7.1%;无脊椎动物占3.9%;其他部位占3.7%;大型真菌占3.6%;果实占2.5%;树皮占2.4%;花占2.4%。红外相机监测的结果显示,根部占猕猴食物部位组成的37.3%;嫩叶占16.1%;成熟叶占14.2%;老叶占9.8%;大型真菌占7.9%;种子占5.3%;树皮占3.4%;其他部位占2.8%;无脊椎动物占1.9%;果实占1.4%;花占0%。猕猴的食物组成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猕猴的首选食物是嫩叶、果实、无脊椎动物、大型真菌和种子;当首选食物的可利用性降低时,猕猴以植物的根、树皮和老叶作为后备食物。在高海拔生境食物资源相对稀缺和季节性波动较大的情况下,猕猴取食多种食物种类和项目,并根据食物资源的可利用性灵活调整食物选择;在冬季取食大量草根作为后备食物,成为了一种关键的生存策略。(2)猕猴的全年日活动节律中主要表现出1个较长的觅食高峰和2个休息高峰;仅在夏季出现2个明显的觅食高峰和3个休息高峰。直接观察结果显示,猕猴的主要行为活动是觅食和移动,分别占日活动时间分配的33.0%和28.3%;其次是休息占24.9%;理毛占9.0%;玩耍占3.4%;其他行为占1.4%。红外相机监测数据显示,猕猴的活动时间分配中移动行为占50.9%;觅食占24.8%;休息占20.1%;玩耍占2.4%;理毛占1.2%;其他行为占0.6%。猕猴的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受食物组成和气候因素季节性波动的影响;随着优质食物的增多猴群增加了的移动时间,但觅食和移动时间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它们可能采用“低成本-低收益”的能量策略。(3)猕猴的家域面积共354 hm~2,平均日游走距离为1,404.8 m,全年利用的平均海拔为3,968.5±93.5 m。猴群不同季节的家域大小保持稳定;面对冬季低温和食物匮乏,猴群减少了日游走距离并迁移到较低的海拔区域活动;表现出节省能量的特征。猴群利用家域中的272个方格(hm~2)作为觅食斑块;它们主要在山坡和山脚进行活动,较多的利用半阴坡和阴坡;并受食物资源分布、气候波动和人为干扰的影响,是猴群对觅食收益和成本权衡的结果。综上所述,川西高原猕猴对高海拔生境有独特的适应策略。猕猴通过拓宽食谱,主要取食植物的根和叶,并灵活调整食物组成,以适应高海拔栖息地食物资源的短缺和强烈的季节性波动;其中取食草本植物的根部作为后备食物是冬季生存的关键。猴群全年日活动具有较长的觅食高峰且维持稳定的觅食和移动时间,采用的是“低成本-低收益”的能量策略。猴群利用的家域面积无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在冬季猴群减少了日游走距离且迁移到海拔较低的区域活动,并根据食物的数量和时空分布格局来选择觅食斑块和利用栖息地,采用节省能量的策略。本研究结果强调草本植物对高原猕猴食物组成的重要性,建议加强对当地草地的保护并减少放牧强度。
其他文献
批矩阵乘作为高性能计算和智能计算中的核心运算,有稠密计算和批量计算两大特征,在新兴众核处理器上的实现和优化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新一代申威众核处理器,对批矩阵乘的计算特征和访存行为进行了深入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的不规则矩阵乘分别设计了相应的执行算法;对访存和计算进一步优化,达到计算访存平衡;通过算法选择器和任务调度器对各算法进行动态选择和调度,充分发挥众核处理器的强大计算能力。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提高刑事诉讼效率、化解社会矛盾、完善司法救助方式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从制度适用的动态考量,被追诉人认罪认罚的行为要件和司法机关从宽的结果要件之间,亟待量刑协商这一程序性要素实现两者的稳定衔接。由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落实立法仅三余年,尚处于制度适用初阶,协商性司法理念尚存桎梏。立法层面存在对制度的配套措施规定重复、对控辩协商的具体操作流程没有明确规定等问题,导致司法实践中检察官
党的十九大对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重大部署,农村农业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为牢牢把握实现总目标,推动农村社会经济有序发展,关键在于党和政府连接农民之间的纽带--农村干部队伍,而他们的素质能力、学历水平、结构组成,都会关系到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也看到该队伍存在的不足以及对工作的消极影响。基于此,对进一步提升农村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能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具有重
普通小麦包含A、B和D三个亚基因组,每个亚基因组有7对染色体,构成1-7同源群。在同一源群中,相同亚基因组染色体间互为同源染色体,不同亚基因组染色体间互为部分同源染色体。部分同源染色体由共同的祖先分化而来,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和较高的序列相似度,具有减数分裂配对重组的潜力。但是,通常情况下,在普通小麦,只有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期Ⅰ配对形成二价体,分裂后期染色体均等分离,产生可育配子,维持植株的育性和
小麦条锈病是由小麦条锈菌引起的一种小麦真菌病害,在全球小麦种植区均有发生,我国每年都会受到小麦条锈病的危害,造成约400万吨小麦产量损失。防治小麦条锈病需要多措并举,综合防控。在充分查明病害发生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布局抗病品种,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是防治小麦条锈病最经济、环保和有效的方法。发掘有效抗病基因、研究病原菌致病机制机理,是培育持久有效抗病品种的先决条件。在小麦条锈病发生年份进行有效的病害溯源
以倒木为主的粗木质残体约占森林木质生物量的20-30%,对森林更新、地力维持、物质循环和生物多样性保育等至关重要。大量研究证实,倒木的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循环主要是通过土壤微生物群落主导的生物化学降解过程来实现,与倒木特性(如倒木类型、腐解等级)和分解环境密切相关。倒木的形成通常伴随着林窗的产生,林窗可通过改变地表微环境直接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结构,也可通过改变倒木上附生植物群落和倒木的分解过程
随着我国的日益强大,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审美教育有了迫切的需求。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用五个问题论证了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文化的繁荣。想要文化繁荣就离不开高素质的艺术人才。在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1提出探索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改进美育评价。要把中小学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一种猪的重要传染病,给生猪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 virus,PRRSV)是PPRS的病原,是一种有囊膜的单股正链的RNA病毒,属于动脉炎病毒属。作为一种非细胞型病原,PRRSV感染过程高度依赖宿主细胞。病毒感染过程包括:结合、内化、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