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作为国家经济根基,在逐步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高风险的特质仍然存在。农业现代化不仅是农业未来发展方向,更是国家实现全面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环节,农户分化现象也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愈加明显。农户分化的加深带来了不同类型农户尤其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政策性保险更强烈以及更多样化的需求,同时也对农业保险理赔环节提出了更高要求。农业保险作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大支撑,对农业非系统风险的规避、农业产业化的促进、农民收入的稳定具有积极效应,国家政府对其关注程度不断提高。理赔作为农业保险关键程序,理赔效果不仅通过影响农业保险供给作用于农业现代化进程,而且影响分化程度越来越明显的农户的参保积极性。养殖业保险对比稻麦等种植业保险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更复杂,传染性疫病一旦扩散传播,将造成养殖户庞大损失,其中养殖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模化养殖面临的风险比传统小养殖户更大,对农业保险需求更强。从2004年起,江苏省淮安市结合自身情况探索出“政府+保险公司联办共保”政策性农业保险模式。2007年,江苏被选为农业保险试点在全省地域内开展“联办共保”模式。江苏省作为养殖业大省,养殖业规模明显,保障养殖业顺利发展的养殖业保险作用更显著。江苏省养殖业保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一方面,由于“联办共保”模式尚处于发展阶段,加上养殖业受自然灾害、疫病、价格波动影响多样化,养殖业保险在理赔金额、理赔速度仍存在问题,而理赔不仅影响已参保农户的后续参保,还对尚未参保存在潜在投保意愿的农户的积极性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国内主要从模式探讨和农户认知评价来进行农业保险整体评价,基于大量农户调研数据,专门对农户对农业保险理赔的评价及影响评价的相关因素做出研究的文献较少。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探讨目前农户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赔服务的评价及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目标有三个:一是目前江苏省农业保险理赔过程中仍存在哪些问题,不同类型农户对理赔评价如何;二是影响农户对理赔评价的因素有哪些,影响程度如何;三是如何根据理赔评价结果及影响保险理赔评价的因素进行理赔方面的完善与改进。论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交代了农业保险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梳理国内外有关农业保险理赔评价的文献,分析当前“联办共保”模式下的理赔机制。其次,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了不同类型农户理赔综合评价,构建农户理赔评价影响因素模型,验证不同因素对理赔评价的影响程度。最后根据实证结论,为江苏省政策性农业保险提出参考性建议。论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首先,(1)农业保险理赔仍存在较大优化空间,其中小农户改进空间更大,中央财政补贴养殖业保险需主要针对小农户进一步优化,地方财政补贴险种应针对两类农户进行优化。中央财政补贴险种对两类农户支持较好。(2)当前农业保险弥补成本能力设计存在不足之处,主要是由于保险金额确定不合理。养殖业险种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较好。地方补贴险种相比中央财政补贴险种在弥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本损失方面较薄弱。(3)农户对理赔速度较满意,但网点设立不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理赔速度评价高于小农户。其次,中央补贴影响、农户基本特征、农户对农业保险认知特征、参加农业培训频率在不同农业经营主体模型中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家庭总收入在小农户理赔评价模型中未通过显著性检验,防灾宣传频率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理赔模型中未通过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