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齿棒杆菌精氨酸代谢工程的初步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teng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精氨酸(L-arginine,L-Arg)是合成细胞浆蛋白、核蛋白和肌酸的重要前体,同时也是人和动物体内一种半必需碱性氨基酸。随着对L-Arg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L-Arg已经被广泛应用到食品、医药和化妆品领域,因此其市场需求量在不断增加。微生物发酵是L-Arg生产的主要来源,为适应市场发展需要,近年来对L-Arg高产菌株的研究渐渐成为热点。  本文以钝齿棒杆菌诱变菌为试验菌株,首先采用摇瓶发酵的方式,研究了培养基组分(碳源、有机氮源、无机氮源及无机盐离子)及发酵培养条件(温度、接种量、初始pH及发酵液体积)对菌种产L-Arg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产L-Arg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组分为:葡萄糖12%、硫酸铵4.5%、玉米浆2.5%、KH2PO40.005%、MgSO4·7H2O0.01%、FeCl3·6H2O0.01%、MnSO4·H2O0.05%及碳酸钙3%;最佳发酵条件是:培养温度为30℃、接种量为10%、初始pH为7.0及装液量为15mL/250mL。该菌以最优条件发酵,L-Arg的产量较基础培养基提高27.7%,达到了11.23g/L。  其次,采用无痕敲除技术敲除了编码丝氨酸生物合成支路的serB基因(编码磷酸丝氨酸磷酸酶)。发酵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有无添加丝氨酸,serB缺失型菌株的生长及葡萄糖的利用均严重的下降,且L-Arg产量也受到显著的影响。发酵120h后L-Arg的产量从原始菌株的8.84±0.032g/L分别下降到了1.69±0.120g/L(0mmol L-Ser添加),2.30±0.032g/L(1mmol L-Ser添加),2.48±0.015g/L(10mmol L-Ser添加)。  此外,为了提高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NADPH)含量,本研究进一步敲除了编码葡萄糖旁路(Gluconate Bypass,GB)中的关键酶葡萄糖脱氢酶(Glucose Behydrogenase,GDH)的三个同工酶基因Cgl0286,Cgl2134及Cgl2674。实验结果表明,三个编码GDH的同工酶基因的缺失,细胞内NADPH的含量分别提高了27.4%,29.4%及7.80%。为了提高菌株利用NADPH合成L-Arg的能力,本研究同时采用基因取代方法过表达精氨酸生物合成途径中利用NADPH的关键酶基因argC。通过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120h的发酵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双敲除菌株(M4△Cgl213△Cgl2674)、argC过表达的双敲除菌株(M4△Cgl213△Cgl2674::argC)和argC过表达的三敲除菌株(M4Cgl286△Cgl2135△Cgl2674::argC)相比原始菌株,L-Glu、L-Pro,L-Arg含量均有所提高,L-Lys与L-Gly含量有轻微的降低,而L-Cys含量基本没变化;且argC过表达的双敲除菌株(M4△Cgl213△Cgl2674::argC)及三敲菌株(M4△Cgl286△Cgl2135△Cgl2674-::argC)比较双敲除菌株(M4△Cgl213△Cgl2674),发酵液中L-Glu含量均有所降低,而L-Pro、L-Arg含量有所增高。以上结果表明钝齿棒杆菌中argC基因过表达有助于精氨酸合成途径中前体物质L-Glu的利用,并达到提高副产物L-Pro及终产物L-Arg生物合成的效果。
其他文献
性传播(黏膜途径)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建立粘膜感染动物模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缺乏对静脉和粘膜感染的对比性研究,本实验用SIVmac251经静脉、阴道和直肠三
DNA疫苗和蛋白亚单位疫苗是艾滋病疫苗的两种重要形式。本论文探讨了多价HIV DNA疫苗免疫小鼠的优化方案,并对蛋白转导结构域在艾滋病亚单位疫苗中的应用进行探索性研究。HIV
超宽带(简称UWB)信号具有数GHz的频谱、较高的分辨能力以及很强的探测能力,使得UWB技术在通信、目标识别、测距、定位等方面拥有着巨大潜力。UWB技术可以分为超宽带通信技术
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巨大变革,开始出现有线通信,甚至无线通信。无线通信发展到现在,已经发展到第三代,并且第四代也在积极构建中
随着3G网络的普及和智能终端的发展,移动支付作为一种重要的移动增值业务,越来越得到运营商、电子商务公司以及银行的重视。移动支付因其可移动性、便携性和私人化的特点,势
生育期是大豆重要的生态性状,对产量、品质和适应性具有重要影响。大豆生育期属于数量性状,研究表明,在大豆生育期性状的遗传方式中,存在主效基因作用。一年生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的近缘野生种,是拓宽大豆遗传基础的优异资源。本论文利用栽培大豆菏豆14(♀)与野生大豆ZYD02810(♂)的F2群体作为定位群体,利用选择基因型分析法对生育期性状进行遗传解析,结果在第6染色体(C2)定位到1个生育期QTL位点,该
LTE-A (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作为4G的候选技术,明确提出将在LTE的基础上对多输入多输出、协作多点传输、载波聚合以及中继技术等方面进行进一步增强。然而,在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