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芦笙是我国苗、侗、水、瑶等诸多民族的传统吹管乐器,芦笙音乐是世界民族音乐文化中的一枝奇葩。长短不一的笙管和便于在舞蹈之时吹奏的笙嘴颇具特色,表演时热情奔放,充分表现出贵州诸多少数民族粗旷豪放的性格。它具有科学的声学原理,丰满、多彩的和声的功能,使得音色优美、别具特色,在吹奏乐器家族中也是少见的。芦笙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形态的演奏工具,它更具有其民族的文化功能,芦笙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芦笙的改革和发展可谓突飞猛进,一是借鉴了加键笙改革的经验,二是经历了我国民族音乐的两次大发展时期,甚至受西方音乐的旋律与和声的影响,在六管芦笙基础上相继研制出的九管、十一管、十五管、十八管、二十六管及三十管等改良芦笙,或扩展了音域,或增加了半音,强化了乐器的功能,推动了芦笙艺术的发展。芦笙历史悠久、流传广泛,构造独特、形制多样、音色优美而富于表现,它不仅是我国古老、传统的一种民族乐器,它也是民族文化的一种象征,历史还赋予了它特殊的身份和多种功能。芦笙在表演吹奏方面把词、曲、舞三者融为一体,保持了历史文化艺术的原始性、古朴性。由上所述,本文试从历史、人文、音乐、社会功能多方面阐释贵州芦笙这一民族乐器的生命力和存在的价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