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稻田种植总面积约为2300万hm2,而水稻土广泛存在着多种不同的发育母质,如:砖红壤、河流冲积物、第四纪红壤、潮土等,水分调控以及施肥管理是稻米生产的主要措施,氮肥的高投入低利用,不仅造成氮肥的损失,也增加了N2O、CH4、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水体氮素污染。所以探究水分、外源氮素添加对稻田土壤氮素循环的影响,有利于为提高水肥利用效率以及调控土壤系统温室气体排放提供理论依据。因此本研究以雷州半岛英利砖红壤、两地域河流冲积物、两地域第四纪红壤5地水稻土为供试对象,以尿素为外加氮肥,在淹水落干条件下,运用常规实验法、静态箱法、相关性分析法,开展不同水稻土对外源氮素迁移转化、温室气体N2O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水稻土外源氮素(NH4+-N)深层的迁移能力表现为:砖红壤﹥第四纪红壤﹥河流冲积物;不同水稻土对外源氮素的转化能力表现为:砖红壤﹥第四纪红壤、河流冲积物;氮素分布特征表现为:砖红壤NH4+-N主要分布020 cm土层,河流冲积物主要分布于05 cm土层,第四纪红壤主要分布于010 cm土层;而砖红壤、河流冲积物、第四纪红壤NO3--N、NO2--N均主要分布于05 cm土层;(2)淹水落干条件下不同水稻土N2O排放峰值表现为:在淹水期仅砖红壤在淹水第21 d出现排放峰值,在落干期砖红壤、河流冲积物、第四纪红壤均在落干后的第2 d出现排放峰值;(3)淹水落干条件下不同水稻土N2O的排放能力表现为:在淹水期土壤N2O排放能力表现为砖红壤﹥第四纪红壤﹥河流冲积物;在落干中后期土壤N2O排放能力表现为第四纪红壤﹥砖红壤﹥河流冲积物;(4)外源添加氮源的消耗速率大致表现为:砖红壤﹥第四纪红壤﹥河流冲积物;(5)外源添加尿素氮肥的条件下,土壤水分、NH4+-N、NO3--N等土壤因子对干湿变化下水稻土N2O排放具有显著的激发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