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当代画家晏少翔(1914-2014)的生平、画作(临摹与创作)、画论和在台湾的传承等几个方面,整理叙述他习画、作画、绘画教育的经历和成就。他历经中国近代政治与文化处境的多次变迁,却一直精心研究中国古代画法,养成了严谨高雅的审美观,造就了精湛的画艺。他性格恬静,一生专注于临摹、创作和绘画教育,追寻古人的心意和笔墨,努力达到古典艺术高贵与高雅的境界,并意图把此古法运用于自己的画作上,教给学生,传承下去。晏少翔是当代传统工笔古典人物画的名家。他从最初习画起,在漫长的生涯中一直通过临摹古代名画研究古人的画理画法。他一生沉湎于古典文学的阅读品味之中,画的主题也多取自古典文学名作,其中《西厢记》《红楼梦》最常见,浸染着传统文化的意趣。他在临摹古画过程中力求得其神韵、还其本真。他的工笔人物画明丽、清新、宁静,擅于以精心布置的山树园林等场景托显画面的意蕴丰富和回味长远。晏少翔尤其以古典仕女著称,他的工笔仕女画在继承京派传统的基础上又更趋淡雅文静,以竹木花草和虚实处理手法避免直线的硬味,使之与色彩造成整体的和谐。晏少翔的历史人物画《施耐庵像》也突出体现了在传承古法基础上的创新。晏少翔在临摹、绘画创作、用笔用色用墨技法和颜料制作、画作鉴赏的理论方面都富有研究成就。本文就以上内容作了论述。在绘画教育上,解放前长期私人创办“雪庐画社”,解放后在美术院校,此外解放后有少数的私淑者。作为其艺术教育影响的例子,本文比较详细介绍其雪庐画社的两位学生李景兰(1925-1984)和吴文彬(1924-?)解放后在台湾的工笔画造诣和影响,他们一直反复强调晏少翔对他们艺术发展上的恩惠。钻研古法,传承下去,使得中国固有的审美观念和技法得以保存和光大,在近代以来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衰弱的中国社会是迫切需要的,这是晏少翔作为画家,其人生的社会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