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椎间盘退变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中医学在治疗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缓解和改善椎间盘退变方面显示出独特的疗效。现在已发现IL-1β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溶髓方对退变椎间盘内炎症因子的作用机制仍需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建立脊柱退变的动物模型,观察在椎间盘退变中溶髓方对大鼠椎间盘组织形态和软骨终板白介素-1β(IL-1β)的影响,明确溶髓方是否对软骨终板中IL-1β含量有调控作用,进一步探索溶髓方对退变椎间盘内炎症因子的作用机制,并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客观评价指标,从而为治疗椎间盘退变提供新的办法和思路。通过探讨其对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影响,从而找到一个治疗椎间盘退变较好的保守方法。 方法:选取36只 wistar大鼠,鼠龄6周,体重为(100±20)g,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溶髓方实验组,每组12只。实验组沿颈1-7棘突做正中切口,剥离椎旁肌,切除颈3-7的棘上、棘间韧带及两侧关节突关节后外1/2,建立大鼠颈椎动力平衡失调模型,诱导脊柱及椎间盘加速退变(假手术组仅作颈背后正中皮切开缝合),造模2周后实验组予以溶髓方中药灌胃1月,假手术组和模型对照组喂等量生理盐水。在术后9周、18周、36周处死每组四只动物,完整取下颈1-7节段包含上下椎体的椎间盘,分离颈3-7节段的软骨终板和椎间盘,椎间盘退变分级评价按 Thompson椎间盘退变病理分级标准进行。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软骨终板中白介素-1β(IL-1β)含量,并在椎间盘组织中做 HE染色和在软骨终板上做TUNEL染色,在形态学上评定椎间盘及软骨终板退变程度。 结果:(1)椎间盘退变的组织形态学表现。溶髓方实验组与模型对照组中均观察到椎间盘明显退变表现,在实验早期多表现为纤维环排列紊乱,并出现肉芽组织生长、血管充血、新生血管形成及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后期则出现与软骨终板连接处完全断裂,而髓核主要表现为脱水皱褶,体积缩小,最后纤维化。在模型对照组中,大鼠椎间盘退变程度随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严重。(2)软骨终板IL-1β的含量。随着实验的进行,模型对照组中椎间盘中 IL-1β含量明显升高,第9周时模型对照组和溶髓方实验组软骨终板IL-1β含量之间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大鼠椎间盘软骨终板IL-1β含量增加(P<0.05),溶髓方实验组较模型对照组软骨终板IL-1β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提示溶髓方对软骨终板IL-1β的增加有抑制作用。 结论:溶髓方可通过抑制椎间盘内炎性因子 IL-1β含量的增加,进而阻止软骨终板细胞数量的减少,来起到防治椎间盘退变的作用,从而对椎间盘具有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