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叶宽相关基因ZmLW1的精细定位和候选基因发掘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ckrx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叶面积是产量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叶宽是叶面积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光合作用的光捕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正向遗传学对玉米核心自交系中控制叶宽相关基因的遗传机制研究和克隆,对核心自交系的改良和耐密高产玉米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在前期对玉米棒三叶叶型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us)初步定位的基础上,利用以掖478为轮回亲本和齐319构建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CSSLs)对初步定位结果
其他文献
RNA编辑作为对DNA编码遗传信息的一种转录后修饰加工过程,可以在RNA成熟过程中产生核苷酸的插入,缺失或替换,从而改变基因的编码信息并产生多种蛋白质,使生物在保持自身遗传稳定性的同时,又可以通过对遗传信息的修正来适应生存环境的变化。RNA编辑广泛存在于生物界,高等植物的RNA编辑主要发生在线粒体或叶绿体中,是植物遗传机制进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目前在拟南芥,水稻,玉米中关于Pentatricop
学位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株型对水稻产量至关重要,叶夹角是调控水稻株型的影响因子之一,直立的叶片能够使植株捕获更多的光能,进而提高水稻产量。油菜素内酯能够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态适应性,在调控水稻株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过程中伴随着各种转录调控的发生。中介体复合物在基因特异的转录因子和基于RNA聚合酶Ⅱ的转录机器间起到桥梁作用,是转录调控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关于水稻中
学位
株高与大豆产量性状密切相关,是大豆遗传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有关大豆株高的分子调控及驯化机制研究较少。本研究从大豆突变体及自然群体入手,克隆了GmLIM1a(Glycine max Long Internode Mutant 1a)和GmLIM1b。并解析了其调控大豆株高的分子机制及其在大豆株高驯化过程中的作用,为大豆株高性状的遗传调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及基因材料。本研究从实验室EMS诱变的Wi
学位
纳米氧化锌在农业领域广泛用于调节作物生长、提高作物品质和抗逆性。内源褪黑素在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增强植物抗逆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干旱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逐渐增强,导致作物减产,直接威胁全球粮食安全。本文以玉米为研究对象,开展室内盆栽试验,借助酶组学、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方法,系统研究了纳米氧化锌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其提高玉米抗旱性的生理机制;特别围绕纳米氧化锌诱导褪黑
学位
野生大豆作为栽培大豆的近缘种,在抗病、抗旱等方面保留着优良性状。根际微生物与植物的关系密切,对宿主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理代谢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影响。首先,本研究通过阐述生长在三种不同土壤悬浮液(黑土、红壤和盐碱土)的野生和栽培大豆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旨在揭示野生和栽培大豆在三种土壤条件下的典型微生物类群的差异与共性。扩增子测序结果表明,土壤悬浮液即土壤类型,是影响野生和栽培大豆的主要因素,黑土
学位
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会通过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从而影响光合碳向土壤中的输送及土壤有机碳转化,这势必会对土壤碳库的稳定性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可能与土壤类型密切相关。然而,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我国玉米种植区的土壤质量及生产力将产生怎样的交互影响尚未确定,这需要将调控作物生理功能的转录组表达与气候变化下的作物生长建立联系,并从光合碳向土壤有机碳库分配和不同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方面进行解
学位
炸荚也称为裂荚,是指作物收获之前,荚果沿着腹缝线和背缝线裂开,使种子散播的现象。抗炸荚性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和生理生化反应共同发生的过程,荚皮腹缝线及其解剖结构与炸荚的发生密切相关。菜用大豆在制种时炸荚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制约菜用大豆产业的发展。本研究通过两年的大田试验,对94份普通大豆品种、30份菜用大豆品种和16份小粒大豆品种进行了炸荚表型鉴定和分类,探究了易炸荚大豆品种的表型综合征。并根据田间试验
学位
大豆[Glycine max(L.)Merr.]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植物蛋白来源,但在全球范围内,持续病害的发生对其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研究大豆抗病机理对于培育抗病大豆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植物抗病虫害的能力与自身的免疫系统密切相关,植物免疫系统由两个主要的免疫反应组成,微生物模式触发免疫(pattern-triggered immunity,PTI)和效应因子触发免疫(effector-
学位
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Zucc.)蔓生缠绕生长的茎形态变为栽培大豆(Glycine max[L.]Merr.)直立向上生长形态是大豆驯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直立的形态不仅提高了种植密度和群体产量,也极大地方便田间管理和采收。然而大豆蔓生缠绕生长变为直立向上生长分子机制迄今为止还不是很清楚。在本论文中我们从栽培品种突变体库中分离鉴定了大豆茎缠绕突变体sc3755,通过遗传定
学位
在高等植物中,叶片中的叶绿体主要进行光合作作用,为植物的生长发育供给能量。当叶片中的叶绿体发育受阻、叶绿体结构和叶绿素含量发生变化,叶片会出现异常叶色的突变表型,进而影响产量。在水稻中,叶色突变体的发掘为叶绿体合成和降解,以及叶绿体发育相关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宝贵材料,同时也为杂交制种、观赏稻育种和生产实践提供了更多种质资源。本研究中,我们通过EMS诱变粳稻品种武运粳7号(WYJ7)获得了两个水稻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