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地分类是城乡用地管理的基础性文件,它深刻影响用地管理的实际效果,关系到土地开发的有序性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而目前用地管理中的诸多问题与分类欠缺合理性有着密切关联。因此,对用地分类问题的研究应该是一项值得重视的规划基础研究。目前我国城市规划领域主要的用地分类依据是1990年建设部颁布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标准》,这个标准产生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距今已有20年历史。伴随着改革的深入,城市发展环境的变化,尤其在2008年《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以后,传统分类体系的滞后与不适更为明显,不能很好地满足规划管理的需求,对用地分类进行改革以为现实之需。本文主体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用地分类进行简要基础性研究,对分析研究现状并对相关地类的分类研究进行概述;第二部分对我国主要用地分类体系的内容与特征进行解析,主要包括《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全国土地分类》、《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镇规划标准》的用地分类体系,并对主要用地分类体系进行比较研究;第三部分分析《城乡规划法》对用地管理的新要求,对《标准》在实践中的效用进行评析,并探讨了《标准》用地分类存在的缺陷以及在规划编制管理中面临的问题;第四部分结合《城乡规划法》对用地管理的新要求,基于《标准》用地分类的实效判断和面临问题的解析,提出城乡规划用地分类改革的重点原则,建构起改革的目标体系。以此为基础,形成用地分类改革的基本思路和策略,并建构用地分类改革的基本框架。笔者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优化城乡用地分类体系提供参考,使新用地分类体系更具科学性,在用地管理实践中具有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