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关于企业避税活动的研究大多关注影响因素方面,对其经济后果,特别是与审计领域相结合的研究非常少.因此,在中国反避税形势严峻、大力推动审计市场结构升级、加快审计法治化进程的背景下,本文系统探讨了企业避税活动对审计师风险决策的影响.这不仅丰富了税收规避经济后果领域的研究,而且对审计市场发展政策的制定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等为基础,认为企业避税活动会引发信息不对称现象和代理问题,损害企业价值,增加审计师所面临的审计风险和诉讼风险,为将自身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审计师应对策略包括:通过增加审计程序或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降低风险、接受风险但收取风险溢价与终止审计关系以规避风险三种.本文以2008-2014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1)企业避税程度越高,审计收费越多,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概率越大,但其并不会轻易结束审计关系,这可能是中国审计市场竞争激烈所致.(2)由于缺乏完善的法律机制做保障,激烈的竞争使审计师避税风险敏感度并不会随审计市场集中程度增长而同步提升.(3)法律约束越强的地区,审计市场竞争环境越公平,审计师对待企业避税风险越谨慎,审计市场结构的调节作用越有效,其中,加强法律法规执行力度比完善制度建设的约束效果更加显著.(4)面对企业避税活动引发的风险,审计师异常收费与非标准审计意见间存在替代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最后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