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RSV介导水稻产生矮缩分蘖增多的症状分析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eLR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齿叶矮缩病毒(rice ragged stunt virus, RRSV),属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水稻病毒属(Oryzavirus),经褐飞虱传播从而引起水稻锯齿叶矮缩。近年来,在福建、广东、江西等地均有发病,不同年份农田发病率可达80%以上。该病害一旦爆发,将严重影响我国水稻产量。矮缩(dwarf)、分蘖增多(tillering/branching),是水稻齿叶矮缩病的显著特征之一。miRNA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重要的调控因子,现有研究表明miR156基因家族极其所调控的靶基因参与了水稻农艺性状的形成,包括植株的高矮和分蘖等。因此,本文运用水稻遗传转化体系、RNAi技术、荧光定量PCR和酵母双杂交技术来研究水稻miR156靶基因OsSPL,探索RRSV引起水稻矮缩及分蘖数增减的分子机制,得到结果如下:1.使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不同时间段RRSV病株和健康水稻中miR156靶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感病水稻中OsSPL3、OsSPL4、OsSPL12、OsSPL14基因表达量有显著的下调,分别为健康水稻的0.37倍、0.41倍、0.2倍和0.3倍。2.由于OsSPL14一直没有扩增获得,本实验构建了OsSPL3、OsSPL4、OsSPL12的过表达载体和OsSPL3、OsSPL4、OsSPL12的RNAi载体,通过水稻遗传转化体系获得了转基因水稻株系。分析转基因水稻发现,阳性OsSPL3、OsSPL4的RNAi转基因植株和OsSPL3、 OsSPL4过量表达植株与野生型无明显差异,阳性OsSPL12过表达转基因水稻表现出茎杆细长且分蘖数少于野生型水稻,其高度与阴性水稻植株相比无显著变化,阳性OsSPL12的RNAi转基因水稻植株较阴性水稻出现一定程度的矮缩表型。3.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分析得到OsSPL3、OsSPL4及OsSPL12都没有与RRSV有互作关系。据此推测RRSV与这几个靶基因没有直接的作用,推测其产生的表型可能是与靶基因上游的miR156有关。综上所述,通过对转基因苗表型的观察与分析,表明矮缩及分蘖增多症状的形成与miR156的靶基因OsSPL12的表达可能有关,增进了对病毒感染水稻引起矮缩及分蘖数增减的形成机制的了解。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骨科患者术后拔尿管后尿潴留发生的原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手术患者中选出15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尿潴留发生的
分析导管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感染控制对策.对现心导管室院感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分享.提高医护人员的院感意识,完善各项监控措施,防范高危因素,是预防导管室医院内感染
目的:探究CD44.CD2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本院本科室收治的16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20例单纯性乳腺小叶增生和20例单纯性乳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变异性.方法:将本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102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
目的:探讨PFNA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综合序贯法随机分组,对照组(24例)患者予以DHS内固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癫痫发作及癫痫复发的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卒中后癫痫患者104例,再发患者31例.回顾性分析其再发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发生特
目的:三维彩超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广泛,其中在对胎儿畸形的产前诊断作用尤为显著.方法:收治孕妇662例,选择GE公司GE-Voluson 730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首先使用二维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