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传统的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手术治疗副作用严重,疗效欠佳且价格昂贵。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新生血管的长入。如果能够抑制肿瘤组织的血管生成,切断肿瘤的营养供应,则可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因此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开发成为抗肿瘤研究的热点。 在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理论指导下,已研究发现了很多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的中药活性成分,如人参皂苷、姜黄素等。本课题对苦参的两种提取物——苦参碱和苦参酮进行了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研究。在体外实验中,采用CCK-8比色法检测了苦参碱和苦参酮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划痕试验、Transwell小室等方法探究了二者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另外利用了内皮细胞二维培养这一经典的体外实验检测二者对血管生成的影响。在体内实验中,本课题利用fli1:eGFP转基因斑马鱼这一血管生成模型,此模型快速高效的检测出了苦参碱和苦参酮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另外,本课题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二者对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分析苦参酮抑制细胞增殖的原因;为了探究苦参碱和苦参酮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机理,本课题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方法初步探究了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本课题从抗肿瘤血管生成方面研究了苦参提取物的抗肿瘤作用,为复方苦参注射液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另外,本课题以fli1:eGFP转基因斑马鱼为模型,建立了抗血管生成药物的高效筛选体系;最后,苦参碱和苦参酮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影响的不同,以及二者对抗血管生成作用的相同,共同体现了一种中药的不同活性成分在治疗疾病时的辩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