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种观点认为课程改革包括三个阶段:启动、实施和制度化,从改革的角度阐述,课程实施是指执行某项改革的过程。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课程实施就是贯彻落实当前课程方案的过程,他们认为课程实施是课程编制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课程实施无论是作为课程变革中的一个阶段,还是作为课程编制过程的一环,它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科学合理的课程方案,最终都要依赖教师的有效实施才能发挥课程的作用,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教师在实施过程中的关注阶段和实施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程实施的质量和进展。本研究以“关注为本采纳模式”(CBAM)为理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小学教师课程实施的有关状况,呈现当前小学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关注状态和行为水平,并依据研究结果,提出有效促进课程实施的干预措施,使课程实施朝着更高的水平发展。论文由七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引言:陈述了研究的缘由,简要介绍了研究的内容以及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首先,对本研究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其次,介绍本研究的相关理论,详细介绍本研究所运用的“关注为本采纳模式”理论,简要介绍其他的相关理论;最后,介绍教师课程实施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对分析维度进行整理归类、相关工具的研究和构建、教师目前课程实施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当前本领域的研究所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是研究设计: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研究的具体问题;二是研究的方法与过程,包括研究工具的确定、样本的抽取与施测、数据的处理分析。第四部分是小学教师课程实施关注阶段与实施水平的调查结果与分析:使用SPSS20对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呈现小学教师关注阶段的总体状况及差异分析、小学教师实施水平的总体状况及差异分析、小学教师关注阶段与实施水平的关系。第五部分是研究结论与讨论:主要是对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得出本研究的结论:小学教师的关注阶段处于“合作”;村镇小学教师的“自我”关注较高;不同教龄的小学教师的关注阶段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职称和学历的小学教师的关注阶段在某些阶段上有显著性差异;小学教师的实施水平处于“常规化”及以上的比例较高,但村镇小学教师的比例较低、“机械实施”以及非实施者的所占比例较多;1-3年教龄的教师和未定职称教师的实施水平相对来说较低;不同学历的小学教师的实施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小学教师的关注阶段与实施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第六部分是促进教师课程实施的干预措施:针对教师所处的每一阶段和每一水平,提出相对应的干预措施,促进教师的课程实施。第七部分是研究的不足与展望:对本研究进行反思,指出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