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汉语中,时间副词意义空灵、句法复杂。学习时,一般会涉及时间副词的语义、句法、语用以及认知结构等方面的内容。由于外国学习者缺乏对汉语基础知识的了解,并且对汉语时间系统认识不足,所以其学习时间副词的难度可想而知。“常常”和“往往”是一对近义副词,两者都表示行为、动作或情况经常发生。有时两者可以互相替换而原句义不变,有时即使两者可以替换,但替换后的句义与原句义相比变化较大。还有些情况是两者根本不能替换,为什么在某些语境下“常常”、“往往”能够相互替换而句义并不发生改变,而在某些语境下两者互换后的句义与原句义相差较大,甚至根本不能把两者进行替换。这对近义副词替换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替换后语义又有何变化呢?本文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搜集到的共51例含有“常常”、“往往”的偏误语料为研究依据,对外国学习者使用“常常”、“往往”的偏误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了两者出现的偏误类型,探讨了偏误产生的原因,并对“常常”、“往往”的第二语言教学提出建议,旨在为汉语教师进行第二语言教学时提供建议和参考,从而帮助外国学习者高效、快速地习得汉语时间副词。本文的内容不仅可以为时间副词的本体研究提供借鉴,也可以促进词汇教学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深入融合,达到完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理论体系的目的。本文的论述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内容,语料来源,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主要是综合概括前人对“常常”、“往往”进行的本体研究。以往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常常”、“往往”的次类归属和异同点的比较。然后借助偏误分析理论和中介语理论,分析“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常常”、“往往”的偏误类型。研究发现外国学习者学习“常常”、“往往”的偏误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分别是错序、误代、冗余。第三部分是从本体研究、学习者自身、教育双方这三个方面,阐释外国学习者使用“常常”、“往往”产生偏误的原因。第四部分提出优化教学方法、科学编写教材,以及对外汉语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来探讨如何规避偏误。第五部分是结论。这部分总结了“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常常”、“往往”的正误使用情况,并指出了本文的不足之处,希望这些问题能够在今后的研究中逐步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