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应用总攻排石疗法治疗胆囊结石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相关因素,为临床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更好的开展胆囊结石总攻排石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10年6月,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开滦医院中西医结合肝胆科住院且进行总攻排石疗法治疗的448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排石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57例作为并发症组,同时将未出现并发症的391例胆囊结石患者的调查表,依据患者入院时间顺序进行编号,并选取其中编号为双数的195例作为无并发症组。通过查阅病案相关资料,采集入选病例的一般资料、胆囊超声影像学的相关信息及患者的既往病史资料完成调查表。本研究考察的因素主要有: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入院时胆囊体积、胆囊壁厚度、胆囊壁是否有双边征、胆囊壁粗糙程度、胆囊是否有皱褶、胆汁淤积、入院胆囊结石个数、最大结石的直径、排石天数、胆囊结石病史、冠心病史、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慢性肝病史、既往胰腺炎病史、胃十二指肠疾病史、糖尿病史、十二指肠憩室史、胆囊结石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入选病例均资料完整。通过统计学分析,探讨总攻排石疗法治疗胆囊结石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研究资料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样本均数的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所有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后,按照p<0.05的检验水准把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各因素进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经单因素卡方检验分析得出:饮酒史(p=0.049,OR值=3.706)、胆囊壁厚度(p=0.017,OR值=2.075)、胆囊双边征(p=0.001,OR值=3.545)、胆囊壁粗糙程度(p=0.000,OR值=3.562)、胆汁淤积(p=0.003,OR值=2.918)、入院胆囊结石个数(p=0.025,OR值=2.468)、最大结石的直径(p=0.019,OR值=0.493)、既往胰腺炎病史(p=0.034,OR值=7.283)、排石天数(p=0.004,OR值=1.340)与总攻排石疗法治疗胆囊结石出现并发症相关。1两组间饮酒史比较,并发症组中有饮酒史的患者比例高于无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间胆囊壁厚度比较,并发症组中胆囊壁厚度≥0.4cm的患者比例高于无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间双边征比较,并发症组中出现双边征的患者多于无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间胆囊壁粗糙程度比较,并发症组中胆囊壁明显粗糙的患者比例高于无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间胆汁淤积情况比较,并发症组中出现胆汁淤积的患者比例高于无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间入院胆囊结石个数比较,并发症组中入院胆囊结石个数>5个的患者比例高于无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间最大结石的直径比较,并发症组中最大结石的直径≤0.5cm的患者比例高于无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两组间以既往是否患过胰腺炎比较,并发症组中曾患过胰腺炎的患者比例高于无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两组间排石天数比较,并发症组中排石天数超过28天的患者比例高于无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把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9个因素进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胆囊双边征、胆囊壁明显粗糙、胆汁淤积、入院胆囊结石个数>5个、最大结石的直径≤0.5cm,是总攻排石疗法治疗胆囊结石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是2.649、4.046、2.751、2.741、0.359。结论:1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饮酒史、胆囊壁厚度、胆囊双边征、胆囊壁粗糙程度、胆汁淤积、入院胆囊结石个数、最大结石的直径、既往胰腺炎病史、排石天数与总攻排石疗法治疗胆囊结石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相关。2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胆囊双边征、胆囊壁明显粗糙、胆汁淤积、入院胆囊结石个数>5个、最大结石的直径≤0.5cm是总攻排石疗法治疗胆囊结石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