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短期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lixinlixi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治疗临床价值,分析影响其短期预后相关的因素,为临床医师制定治疗决策及预后评判提供帮助,以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其对社会的依赖性。方法:本研究结合以往的相关文献和临床经验,回顾性分析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于2011年3月-2014年12月经微创穿刺治疗的11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年龄、既往高血压病史、术前收缩压、术前血糖值、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出血部位、血肿形态、出血量、手术时机、脑室积血、中线移位、术后再出血、二次手术、肺部感染及电解质紊乱等15项临床资料。选用日常生活能力(ADL)来评判患者术后1个月预后情况,预后情况分为两组:预后良好组I、II、III级;预后不良组IV、V级。单因素分析采用?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中对预后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引入多元逻辑回归模型Logistic中,分析这些影响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本研究共收集117例患者符合要求进行研究,其中,男性77例,女性40例,年龄在30~83岁之间,平均(56.95±12.09)岁,既往高血压病史在1~30年之间,平均(7.11±5.61)年,术前收缩压值在117~248mm Hg之间,平均(117.66±26.36)mm Hg,术前GCS评分在4~14分之间,平均(11.03±2.03)分,出血量在21~73ml之间,平均(42.12±12.5)ml之间,手术时机在3~144小时之间,平均(31.23±15.15)小时,术前血糖值在3.8~15.2mmol/L之间,平均(7.38±2.23)mmol/L,中线移位65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积血31例,血肿形态不规则64例,术后再出血10例,二次手术13例,脑叶区出血29例、基底节区74例、丘脑区出血8例、(基底节区+丘脑区)出血6例,肺部感染51例,电解质紊乱6例,预后良好48例,预后不良69例。(2)术后1个月单因素采用?2检验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术前收缩压、术前血糖值、术前GCS评分、出血部位、出血量、手术时机、脑室积血、中线移位、术后再出血、二次手术、肺部感染对预后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09、P=0.043、P=0.011、P=0.002、P=0.011、P<0.001、P=0.007、P<0.001、P<0.001、P=0.037、P=0.010、P<0.001。(3)以P=0.05为检验的水准,将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提示该类患者术后1个月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是年龄(OR=4.153,95%CI:1.346~12.815,P=0.013)、术前血糖(OR=4.813,95%CI:1.181~19.768,P=0.028)、术前GCS评分(OR=0.112,95%CI:0.150~0.885,P=0.035)、血肿量(OR=5.113,95%CI:1.170~22.338,P=0.030)、脑室积血(OR=0.075,95%CI:0.006~0.955,P=0.046)、二次手术(OR=0.052,95%CI:0.003~0.951,P=0.046)、肺部感染(OR=0.192,95%CI:0.051~0.723,P=0.015)。结论:HICH微创穿刺治疗是一种创伤小,操作简单有效,疗效确切的方法。影响HICH患者预后因素众多且复杂,但关键因素为年龄、术前血糖、术前GCS评分、血肿量、脑室积血、二次手术、肺部感染。在临床工作中若我们能够对这些因素加以重视并干涉和治疗,很有可能对患者病情恢复产生有益的作用,对提高病人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