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气化痰法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来源 :福建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jove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应用导师自拟方“胸痹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冠心病复杂证型之气滞痰阻证提供中医干预疗法,从调气法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同时对导师的学术特点、用药特点进行分析与总结,希望能够对胸痹理论有所贡献,作为参考及指导临床。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酒石酸美托洛尔、洛汀新、单硝酸异山梨酯、阿托伐他汀口服,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治疗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措施同对照组),合用“胸痹汤”内服;两组患者均分别治疗21天。两组观察期间,均不用中成药,其他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感染等则对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侯、心绞痛发作频次、硝酸甘油用量、及心电图ST-T的改变、hs-CRP、LDL-C、Non-HDL-C达标情况等.结果:1.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对比两组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比较:结果显示,无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组自身治疗前后对照比较,还是治疗后两组对照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均有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3.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两组心绞痛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4.两组硝酸甘油停减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停减率93.33%,对照组停减率86.61%,对比两组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了:对照组。5.心电图疗效: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心电图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6.两组hs-CRP控制情况:结果显示,无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组自身治疗前后对照比较,还是治疗后两组对照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两组hs-CRP均有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7.两组LDL-C、Non-HDL-C控制情况:结果显示,无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组自身治疗前后对照比较,还是治疗后两组对照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两组LDL-C、Non-HDL-C均有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8.两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控制情况:结果显示,无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组自身治疗前后对照比较,还是治疗后两组对照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有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9.经规范降糖治疗后两组血糖控制理想,但因两组糖尿病患者病程,入院前规范治疗情况、药物方案选择等因素,样本量少治疗前后血糖比较无法予统计学计算差异。结论:稳定型心绞痛是冠心病的重要发病形式之一,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历汉唐、经宋元明清对于心绞痛的病机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主要认为气血阴阳亏虚,痰饮瘀血阻滞。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病理变化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其本虚可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标实为痰浊、气滞、血瘀、寒凝。老师认为慢性疾病普遍存在气的虚损、气机失调、以及痰瘀等病理产物生成致病情虚实夹杂、变化多端,重视“百病生于气”的理论观点,并重视调气法治疗内伤杂病,认为治百病当以调气为要,提出分阶段调气法治疗冠心病的心绞痛、心力衰竭(左/右/全心衰,急/慢性心衰,收缩性/舒张性心衰)各个阶段,一调气(阳)的虚损,二调气机,三调病理产物痰瘀水,具有鲜明的特色。老师认为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离不开心气、心主血脉与“心为阳中之太阳”的功能失常。认为心的功能,首先应是中医气(阳)的主导下,实现西医心血管循环及电生理功能。心气、宗气充沛调和是心脏的动力来源和循环系统的前提,采取调养、补益“一气”之中重视阴阳二气,先天、后天之气、营卫之气,重视温养升提。营卫和调是脉道通利的基础,营卫失调是血脉病变的始动因素,血脉病变的初期阶段予“损其心者,调其营卫”之法。三焦是气机、阴阳、水火升降出入,以及津液敷布通道中,气滞痰阻、瘀阻心脉,是贯穿于冠心病全过程的病理基础,瘀阻心脉是冠心病的转折点,故施以化痰散结、活血化瘀中,突出调和中焦肝脾心肺气机及阴阳升降出入。在气机失调,痰浊瘀血阻滞,阳气阻遏,日久致阳气虚损,出现“心为阳中之太阳”的功能失常。故冠心病出现胸痹心痛症状时,总离不开“阳微阴弦”的病机;冠心病出现气喘、水肿等症状,是发展到以“血不利则为水”、“五脏阳以竭”为病机的“心水(心衰)”阶段,此时临证“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以扶阳为冠心病调气之大法,“一切以阳气盛衰为转归”,扶阳以温通为法,注重调理气机。故分阶段调气法始终贯穿在冠心病治疗过程。气滞痰阻是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理气化痰法是老师分阶段调气法治疗心病的相应的重要阶段。通过应用老师常用“胸痹汤”理气化痰,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为冠心病复杂证型(合并两种以上因素)提供中医干预疗法,从调气法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本课题理气化痰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明显提高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疗效,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相比,具有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心电图缺血改变,降低hs-CRP, LDL-C/Non-HDL-C达标率提高等多方面疗效,临床研究过程中未发现其有明显毒副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及推广应用。课题研究体现了老师在学术上的独到思想。
其他文献
针刺外周效应规律涉及经穴的特异性、效应的循经性和经脉之间的相互联系等多方面内容,在经络理论中有大量的论述,但缺乏现代科学的验证。研究外周效应规律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效应
1935年3月10日到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县枫香镇苟坝村召开了两天的扩大会议,讨论要不要进攻打鼓新场,史称苟坝会议。从议题看,这不过是对一次作战方向的研究,算不了
目的:观察痛泻肠安汤对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该方的作用机制,阐释该方治疗IBS-D的优势,为从肝脾论治IBS-D提供有力支持。  方法:依据肝郁脾虚IB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