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西隐私观及隐私调节机制的对比研究是跨文化交际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一些学者从社会学、人类学和社会语言学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而富有成果的理论探讨,但就系统的实证研究而言,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拓展。随着跨文化交际的广泛深入展开,不同文化群体中隐私观及隐私调节机制的研究变得极为迫切。鉴于此,本文尝试以Altman的隐私调节理论为理论基础,对以汉语为本族语的大学生和以英语为本族语的大学生两个调查组的隐私观及隐私调节机制进行实证研究,希望通过此项研究提高不同文化群体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交往能力。
论文的理论部分以Altman和Westin的隐私观以及隐私调节理论为核心,结合领域行为、个人空间、Judee Burgoon的料想违背理论以及Hofstede的个体主义一集体主义,Edward T.Hall的高语境和低语境等文化维度理论,对隐私观、隐私调剂机制以及文化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试图阐释中西文化在隐私观和隐私调节机制方面的差异。论文在实证研究部分通过294份问卷调查,研究了中美三个大学中汉语本族语者和英语本族语者在个人隐私观、群体隐私观,及领域行为和个人空间等隐私调节机制上的异同。
本文通过对资料进行采集,采用比较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隐私观上,汉语本族语者和英语本族语者都既有个人隐私观又有群体隐私观。前者隐私观的核心表现为群体隐私,后者隐私观的核心表现为个体隐私。(2)在隐私调剂机制上,前者倾向于用有形的物体(如:围墙),采取提前预防的方式来维护群体隐私;后者则倾向于采用无形的空间来维护群体隐私。对于个体隐私调节方面,前者倾向于采用回避、妥协及心理调节的策略;后者倾向于积极主动、直接的策略。(3)隐私调剂机制在空间上集中表现在领域行为和个人空间两个方面。领域行为和个人空间在因文化背景不同而有差异。汉语本族语者的领域范围和个人空间范围比英语本族语者狭小,同时在对领域范围和个人空间处理上表现不同。性别差异对个人空间调节影响显著。
在此研究基础上,论文作者对提高不同文化群体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隐私调节机制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结尾指出了本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讨论了下一步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