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简述了血栓病的发病和作用机制,探讨了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研究的意义、作用机制及研究现状;报道了十五个新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以及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初筛药理试验结果。
旨在研究低毒、高效以及对多种诱导剂均有抑制作用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在文献报道和实验室工作基础上,通过学习提高了TXA2合成酶抑制剂以及其他抗血栓药物的认识。以吡考他胺为先导化合物,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结果,依据电子等排等新药设计原理,设计并合成了1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具有4-甲氧基-1,3-苯二甲酸二取代苯酯结构的化合物PO1~PO15。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获得1H-NMR和IR光谱确证,其中PO2,PO3,PO10,PO11和PO12的结构还经由MS确认。
采用Born比浊法对制得的15个目标化合物进行了体外胶原诱导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初筛。药理试验结果表明,各化合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化合物PO3的活性(抑制率:77.3%)明显高于阳性对照药吡考他胺(56.5%)和阿司匹林(69.6%);化合物PO4、PO7、PO9、PO10、PO11、PO13、PO14和PO15高于吡考他胺;化合物PO8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与吡考他胺相当;PO1、PO2、PO3、PO5、PO6和PO12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略低于吡考他胺。依据上述药理实验结果,对目标化合物的构效关系作了初步推测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