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储备制度作为一项舶来品,它是在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土地市场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以盘活城市存量土地、实现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土地管理制度。在短短的十来年中发展迅猛,在帮助国有企业改制脱困、规范土地市场,增加政府土地收益、集聚城市建设资金、落实城市规划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建立的时间较晚,在发展上还处于初期阶段,作为新生事物,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对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研究均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成熟的理论体系。在实践中,各地土地储备机构的性质、定位、运行模式等也千差万别。这项制度运行以来客观上造成了地价的大幅上涨,主观上各地政府对于实施土地储备最大限度获取土地收益的期望,以及媒体对此的大肆渲染,使得各方面对这项制度产生了很多争议。由此,暴露出了该项制度的缺陷和实施过程中的目标偏离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各地土地储备机构实践探索的实证分析,审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储备制度发展的时代背景,重新梳理了土地储备的本质与功能定位,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土地储备机构改革的方向——公司化运营,并对土地储备公司化运营的基本问题,如土地储备公司的设置和法律地位、公司治理结构、职能定位与运行机制、融资模式、土地储备公司与政府及政府相关部门的关系、绩效考核等方面分别予以论述。这将从土地储备机构的定位与运行方面为进一步完善土地储备制度提供决策参考,使这项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实现社会效益和人民群众福利水平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