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死我了”构式及其相关研究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shanshan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X死我了”是口语中常见的结构,根据构式理论,它属于构式。本文包括绪论、主体和结论三个部分。绪论部分说明了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简述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探究了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介绍了研究的理论、方法和语料来源。第二章至第五章是本文的主题部分。第二章将“X”分为了形容词和动词两大类,并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音节特征方面,单音节的“X”占绝对优势;语义特征方面,构式中的“X”大多蕴含消极意义;历时特征方面,“X死我了”构式真正具有构式义是出现在明代末年。同时,我们认为,“死”的程度义和“死”的隐喻有关。“了”表示事态已经出现了变化,且具有成句的功能。第三章包含了对“X死我了”与“我X死了”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的对比。句法方面:“我X死了”结构是典型的主谓式,而“X死我了”结构是动宾式,省略了主语;语义方面,“X死我了”与“我X死了”在语义指向和施受关系方面有差异;语用方面,“X死我了”与“我X死了”的语境适切度不一样,话题、述题、焦点和语体也不一样。随后我们用“元语增量”的理论解释了语用方面差异的原因。两个结构在使用频率,结构固定性方面也有差异。最后本章总结了差异产生的原因:“X”的性质和“我”的移位。第四章包含了对“X死我了”与“X死你了”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的对比。句法方面,两个结构的主语有差异;语义方面,两个结构的施受关系不同;语用方面,话题和语气是我们考察差异的两个方面。最后,我们分析了这种主宾互易现象产生的原因:“(你)X死我了”是“(我)X死你了”通过移位形成的。第五章总结了“X死我了”构式的产生机制与动因。“我X死了”转换成了“X死我了”,深层原因是“因果糅合”。此外,“转指理论”和“回溯理论”也可以用来解释“X死我了”构式的形成。在探究“X死我了”构式产生的动因时,我们运用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和冯胜利的“轻动词理论”。第六章概括了本文的观点,提出了不足之处。本文通过多层对比,会将“X死我了”构式的研究引入更深的层次,为后来学者的研究做出参考。
其他文献
电光调制器(EOM)是用于毫米波光学上变频技术中的关键器件,一款高速率电光调制器具有更好的性能优势。W波段行波EOM结构具有多参数和设计复杂的特点,本文参考共面波导传输线
《大唐新语》是唐代刘肃所著的一部笔记类史学著作。全书仅十万余字,但涉及内容广博,所含词汇类型多样,特点鲜明。同时,《大唐新语》的写作年代是唐代中期,为本朝人写本朝史
本文以《2006汉语新词语》所收172条词目为研究对象,以慧科搜索数据库检索结果为语料来源,运用定量与定性、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2006年度新词语进行了细致、全面的
本文旨在探讨晚清词人文廷式的词学思想,以及其在词学思想指导下所创作的《云起轩词》的艺术个性。其间,通过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文氏的词学思想进行探源,发现文氏
基于VO2的热致相变特性,仿真设计出一种W/VO2方形纳米柱阵列可调中红外宽频吸收器,通过时域有限差分法分析了结构参数对吸收性能的影响和结构内电磁场强度分布,以及吸收器在
邀请是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是邀请双方均受益的言语行为,在语用上属于邀请行为兼具承诺性与指令性言语行为类型。本研究从社会语用学角度对比分析东乡语和兰州方言
本文从研究任务型教材的角度出发,选取了两本教材:《环球汉语》、《体验汉语》,对它们进行了比较、分析。这两本教材均以教学任务为重心,编写了和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教学
本文继续报导对青藤碱(sinomenine)的药理作用的研究.(1)腹腔注射育藤碱40毫克/公斤无明显延长小白鼠戊巴比妥钠引起的睡眠时间.(2)腹腔注射青藤碱25毫克/公斤明显减少小白鼠
《说文解字》是由东汉许慎编撰的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它采用部首编排法系统地分析了汉字字形、探究了汉字字源、考释汉字字义并辨识字音。对《说文》中的各部进行意义体系、
介词作为汉语虚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向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深受重视的环节之一,而介词“由”又因具有较为复杂的句法及语义功能成为介词教学任务中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吸收了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