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转写方法和声学方法探讨汉语儿童清阻塞音语音习得顺序及儿童语音发展的连续性和离散性问题。转写法依赖于成人听觉感知,声学方法基于时间和频谱参数,如VOT、摩擦段时长、F2起始值、频谱重心、标准差、频谱斜度、频谱峰度。具体研究如下三个问题:1)汉语清爆破音、清擦音、清塞擦音的声学特征是什么?2)基于转写分析和声学分析,汉语清爆破音、清擦音、清塞擦音的习得顺序分别是什么?该习得顺序与相关理论的关系如何?3)通过比较儿童和成人语音之间的声学相似性和相异性,本研究探讨儿童语音发展是连续的,还是离散的?
36名3到5岁汉语儿童及12名成人参加了3个语音产出实验。实验一要求成人和儿童观看屏幕上的卡通图片,在听到语音提示后,重复18个词首是清爆破音的双音节词,随机播放四遍。采用同样步骤,实验二和实验三分别要求所有受试者重复15个词首是清擦音的双音节词和18个词首是清塞擦音的双音节词。在每个实验分析中,首先量化成人阻塞音声学特征,以此为儿童语音产出制定基线和标准;其次,基于转写方法和声学方法探讨习得顺序,并通过分析成人和儿童在所选声学参数上的相似和相异,探讨儿童语音发展的连续性问题。
在实验一中,准确率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岁儿童送气音的准确率显著低于其他组,但不送气音的准确率无显著组间差异。此外,声学分析表明3岁儿童可区分所有爆破音的发音位置,这表明语音转写分析模糊了实际语音发展路径和速度。关于送气爆破音在各组间相似性和相异性,儿童和成人所产出的爆破音在F2起始值、频谱重心、频谱标准差以及频谱斜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儿童组间无显著差异。但在VOT和频谱峰度上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关于不送气爆破音,儿童和成人仅在频谱峰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其它声学参数上无显著性差异。此外,儿童和成人的爆破音在部分声学参数分布上的错位以及波动性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渐减弱,送气模式也呈现出渐变趋势,表明儿童在言语运动肌不断发育的同时,通过不断调整发音精度,逐渐接近成人模式。
实验二结果表明:转写分析和声学分析均发现儿童先习得唇齿擦音、软腭擦音及龈腭擦音,后习得齿龈擦音和卷舌音,但这两种方法在齿龈音和卷舌音的习得顺序上结果不一致。前者发现儿童先习得齿龈音,后习得卷舌音,但声学分析却得出了相反的顺序。关于语音发展的连续性问题,儿童和成人在F2起始值、频谱重心以及频谱标准差方面有显著差异,但儿童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此外,儿童和成人的擦音在部分声学参数分布上的错位以及波动性呈现出逐渐减弱的趋势,表明儿童逐步向成人模式靠近。
在实验三中,转写分析表明儿童在3岁时习得了龈腭塞擦音,在5岁时习得了卷舌和齿龈塞擦音,但声学分析却发现了不同习得顺序。针对送气塞擦音来说,儿童3岁时习得了龈腭音,4岁时习得了卷舌音,5岁时习得了齿龈音。关于不送气音,儿童3岁时习得了龈腭音,4岁时习得了卷舌音和齿龈音。此外,声学分析表明无论是送气音还是不送气音,儿童和成人在F2起始值和谱重心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儿童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而在时长,频谱斜度及频谱峰度上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频谱标准差仅在不送气塞擦音上存在显著年龄差异。儿童和成人的塞擦音在一些声学参数上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送气模式也呈现渐变过程,表明儿童不断调整发音精度来接近成人模式。
所观察到的汉语清阻塞音习得顺序表明,语音发展是一个复杂过程,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包括普遍性、口腔运动肌发育和外部语言环境的影响等。任何单一理论框架都无法为儿童语音习得顺序提供统一解释。本研究提出一个组合模型来解释习得顺序,该模型囊括众多因素,且各因素权重不同。此外,儿童和成人在声学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一步证明了连续性理论,即儿童语音发展是连续的,而非离散的。
36名3到5岁汉语儿童及12名成人参加了3个语音产出实验。实验一要求成人和儿童观看屏幕上的卡通图片,在听到语音提示后,重复18个词首是清爆破音的双音节词,随机播放四遍。采用同样步骤,实验二和实验三分别要求所有受试者重复15个词首是清擦音的双音节词和18个词首是清塞擦音的双音节词。在每个实验分析中,首先量化成人阻塞音声学特征,以此为儿童语音产出制定基线和标准;其次,基于转写方法和声学方法探讨习得顺序,并通过分析成人和儿童在所选声学参数上的相似和相异,探讨儿童语音发展的连续性问题。
在实验一中,准确率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岁儿童送气音的准确率显著低于其他组,但不送气音的准确率无显著组间差异。此外,声学分析表明3岁儿童可区分所有爆破音的发音位置,这表明语音转写分析模糊了实际语音发展路径和速度。关于送气爆破音在各组间相似性和相异性,儿童和成人所产出的爆破音在F2起始值、频谱重心、频谱标准差以及频谱斜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儿童组间无显著差异。但在VOT和频谱峰度上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关于不送气爆破音,儿童和成人仅在频谱峰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其它声学参数上无显著性差异。此外,儿童和成人的爆破音在部分声学参数分布上的错位以及波动性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渐减弱,送气模式也呈现出渐变趋势,表明儿童在言语运动肌不断发育的同时,通过不断调整发音精度,逐渐接近成人模式。
实验二结果表明:转写分析和声学分析均发现儿童先习得唇齿擦音、软腭擦音及龈腭擦音,后习得齿龈擦音和卷舌音,但这两种方法在齿龈音和卷舌音的习得顺序上结果不一致。前者发现儿童先习得齿龈音,后习得卷舌音,但声学分析却得出了相反的顺序。关于语音发展的连续性问题,儿童和成人在F2起始值、频谱重心以及频谱标准差方面有显著差异,但儿童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此外,儿童和成人的擦音在部分声学参数分布上的错位以及波动性呈现出逐渐减弱的趋势,表明儿童逐步向成人模式靠近。
在实验三中,转写分析表明儿童在3岁时习得了龈腭塞擦音,在5岁时习得了卷舌和齿龈塞擦音,但声学分析却发现了不同习得顺序。针对送气塞擦音来说,儿童3岁时习得了龈腭音,4岁时习得了卷舌音,5岁时习得了齿龈音。关于不送气音,儿童3岁时习得了龈腭音,4岁时习得了卷舌音和齿龈音。此外,声学分析表明无论是送气音还是不送气音,儿童和成人在F2起始值和谱重心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儿童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而在时长,频谱斜度及频谱峰度上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频谱标准差仅在不送气塞擦音上存在显著年龄差异。儿童和成人的塞擦音在一些声学参数上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送气模式也呈现渐变过程,表明儿童不断调整发音精度来接近成人模式。
所观察到的汉语清阻塞音习得顺序表明,语音发展是一个复杂过程,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包括普遍性、口腔运动肌发育和外部语言环境的影响等。任何单一理论框架都无法为儿童语音习得顺序提供统一解释。本研究提出一个组合模型来解释习得顺序,该模型囊括众多因素,且各因素权重不同。此外,儿童和成人在声学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一步证明了连续性理论,即儿童语音发展是连续的,而非离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