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造业是一国经济的支柱,体现着国家的生产力水平,代表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然而,近年来,在全球金融危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资源价格波动剧烈以及我国劳动力成本急速上升等背景下,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前景严峻,急需提高生产率。解决这些严峻的问题,有赖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强关联性已得到证明,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能为制造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人力和资金支持。因此,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助推制造业生产率提高,是我国现阶段最迫切的选择。此外,长江经济带建设作为我国四大发展战略之一,在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更起到了提升制造业生产率的示范带作用。因而,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下,探究长江经济带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作用,并比较区域差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方式的差异性角度出发,采用2003-2016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除巢湖市、铜仁市、毕节市外)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面板模型,实证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为长江经济带各区域因地制宜,实施产业政策提供政策建议。本文首先对已有的相关文献和资料进行了归纳总结,界定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制造业生产率的概念,梳理了产业分工、产业关联、产业集聚相关理论,并深入分析了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对制造业生产率的作用机理。其次,对长江经济带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程度和多样化集聚程度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并对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生产率进行了测度和分析。再次,构建空间杜宾面板模型,在邻接矩阵和地理矩阵下实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并进行了分区域回归分析,将空间权重矩阵由邻近矩阵和地理矩阵替换为经济矩阵,进行稳健性检验。最后,得出本文的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总结如下:第一,对于长江经济带整体而言,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显著提高了制造业生产率;分区域看,长江经济带下中上游城市专业化集聚都显著提高了制造业生产率,下游最强,中游其次,上游最弱。第二,对长江经济带整体而言,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与制造业生产率存在负相关效应;分区域看,长江经济带上中游城市多样化集聚与制造业生产率存在负相关效应,上游最高,中游其次;下游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显著提高了制造业生产率。第三,对长江经济带整体而言,经济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外商直接投资、交通发达程度以及信息化水平均对制造业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人力资本水平和制造业生产率的提高存在负相关关系。分区域看,经济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投资、交通发达程度以及信息化水平对下中上游区域均有促进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在下游地区则显著提高了制造业生产率,中上游地区不存在相关性。人力资本水平在下中上游地区和制造业生产率存在负相关效应,负效应在下中上游地区依次增强。最后,在上述实证结论的基础上,从如何布局和提高长江经济带整体及下中上游地区专业化集聚水平和多样化集聚水平,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产业关联,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提供制度、基础设施等产业环境支撑等方面提出关于促进制造业生产率提升的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