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随着超声造影技术的更新和新型造影剂的出现,已能有效的观察实质性脏器的微循环和血流灌注情况。近年的实验研究表明,对比脉冲超声造影技术为产科胎盘的某些疾病提供了较彩色多普勒及能量多普勒超声更为丰富的临床信息,这对胎盘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考虑造影研究是否会影响母体与胎儿的安全性以及伦理方面等多重因素,研究对象主要以动物模型为主。胎盘内存在母体和子体两套血液循环通路,而胎盘屏障使得两套循环并不沟通。超声造影剂的微泡大小与红细胞相似,在正常情况下不能通过胎盘屏障。有学者将造影剂用于妊娠猕猴实验胎盘研究,注射声学造影剂后进行胎盘循环及子宫动脉、胎猴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的观察,造影剂使胎盘母体面血管显示增强,而对胎猴循环无明显影响。本组前期实验将60只孕鼠进行超声辐照联合造影剂按MI=0.13,1.0,1.4及连续辐照(5 min)和间歇辐照(5 min),孕鼠胎盘屏障通透性均未发生明显改变。这更利于胎盘母体循环血流灌注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外对胎盘血流灌注的研究均有报道。有学者在动物胎盘离体情况下,应用组织学与立体学方法得到胎盘母体、子体的血流灌注;也有学者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的彩色多普勒方法,分析活体小动物胎盘母体循环的血流流速;有学者也应用超声造影技术对晚孕大鼠胎盘进行了造影剂灌注分析。这只是对正常胎盘血流流速及灌注的研究,而在病理状态下,尚未见对胎盘血流灌注减少或增加时进行系统分析的报告。同时,也未深入到不同妊娠阶段的动物胎盘母体血流灌注以及胎盘不同区带的母体血流灌注做进一步探讨。研究目的:1.应用CPS技术定量研究造影剂在不同妊娠阶段大鼠胎盘的灌注参数,分析胎盘造影剂灌注参数与胎盘血管床变化的关系。2.应用CPS造影定量研究中、晚孕大鼠胎盘不同组织区带的造影剂灌注参数,分析胎盘不同区带的血流灌注情况。3. CPS造影技术测定去甲肾上腺素与山莨菪碱的孕鼠胎盘血流灌注时的参数,分析血管活性药物作用后的胎盘血流灌注变化。方法:1. 60只健康SD孕鼠按实验要求分3组:孕15 d、孕17 d、孕20 d,每组20只。应用超声造影连续脉冲对比(Contrast pulse sequencing, CPS)技术,机械指数(Mechanical index, MI)0.2,经鼠尾静脉快速团注SonoVue造影剂(1.0 ml/kg),利用灌注定量分析软件(AxiusTM Auto Tracking Contrast Quantification, ACQ)分别得到胎盘和子宫肌壁两个感兴趣区的时间-强度曲线和相关的参数值。造影结束取出所观察的胎盘,做HE染色切片,应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胎盘母体血管平均面积密度。2. 60只健康SD孕鼠按实验要求分3组:孕15 d、孕17 d、孕20 d,每组20只,各组胎盘分胎盘中央带,胎盘边缘带。应用超声造影CPS技术,机械指数(MI)0.2,经鼠尾静脉快速团注SonoVue造影剂(1.0 ml/kg),利用ACQ分析软件分别得到胎盘中央带、边缘带两个感兴趣区的时间-强度曲线和相关参数值,同时应用Sonoliver软件得到胎盘中央带、边缘带造影剂达峰时间曲线下面积。造影结束取出所观察的胎盘,做HE染色切片,应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胎盘中央带、边缘带的母体血管平均面积密度。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胎盘中母体血管染色标记。同时,对胎盘造影前后进行长、厚径及面积测量,解剖后应用游标卡尺测量造影中的胎盘长、厚径。3. 60只健康SD孕鼠随机分3组:对照组、实验组一(去甲肾上腺素)和实验组二(山莨菪碱),每组20只。应用CPS技术,机械指数(MI)0.2,经鼠尾静脉快速团注SonoVue造影剂(1.0 ml/kg),利用ACQ分析软件分别得到胎盘与子宫肌壁两个感兴趣区的时间-强度曲线和相关参数值。同时,应用Sonoliver软件得到三组胎盘造影剂达峰时间曲线下的面积。比较实验组一、实验组二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1.孕17 d、20 d两组胎盘造影剂峰值强度(PI)高于孕15 d胎盘(P<0.05),孕17 d、20 d两组胎盘造影剂灌注峰值强度(PI)相近(P>0.05)。孕15 d、孕17 d和孕20 d胎盘造影剂到达时间(AT)、造影剂达峰值强度所用时间(TTP)相近(P>0.05)。三组胎盘绒毛间隙母体血管床的面积密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胎盘峰值强度(PI)与胎盘绒毛间隙母体血管面积密度呈正相关(P<0.05)。2.孕15 d、孕17 d和孕20 d三组胎盘HE染色结果:垂直断面上呈“三明治”样三层组织结构,分别为绒毛膜板、绒毛和绒毛间隙、滋养层壳与蜕膜。绒毛内可见胎儿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孕15 d~孕20 d胎盘绒毛数目增多并逐渐变得纤细,间质由疏松变得稍密,孕20 d时,间质被压缩成薄层。绒毛间隙中为母体外周血液,并随着孕龄的增加而增加,红细胞直接接触绒毛表面。3.孕15 d、孕17 d和孕20 d胎盘的中央带造影剂到达时间(AT)与造影剂达峰时间(TTP)均早于边缘带(P<0.05),中央带峰值强度(PI)均高于边缘带(P<0.05)。各组胎盘的中央带、边缘带母体血管床面积密度之间有明显区别(P<0.05)。胎盘中央带、边缘带峰值强度(PI)与对应的母体血管面积密度呈正相关(P<0.05)。三组胎盘造影后测值小于造影前测值(P<0.05),三组胎盘造影前长、厚径测值与游标卡尺测值相近(P>0.05)。4.孕15 d、孕17 d和孕20 d三组胎盘免疫组化结果:Ⅷ因子在三组胎盘中均在胎盘胎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有表达,阳性染色表现为细胞膜呈棕黄色,包绕母体血液的滋养细胞未见阳性表达,即在胎盘母体血管中无阳性表达。Laminin在孕15 d、17 d的胎盘绒毛上皮基膜、毛细血管内皮基膜呈阳性表达,基膜着色呈连续线状,胎盘中流经母体血液的区域被清晰地勾画出来,而孕20 d胎盘绒毛基底膜阳性表达呈不连续性或者缺失。5.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组与山莨菪碱组的造影剂到达时间、造影剂达峰时间相近(P>0.05)。去甲肾上腺素组的峰值强度(PI)低于对照组(P<0.05),山莨菪碱组的峰值强度高于对照组(P<0.05)。去甲肾上腺素组造影剂达峰时间曲线下面积值小于对照组(P<0.05)。山莨菪碱组造影剂达峰时间曲线下面积值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1.胎盘造影剂峰值强度(PI)与胎盘绒毛间隙母体血管面积密度有密切相关性。CPS技术可以敏感地反映胎盘发育过程中血管床面积的变化。2.胎盘中央带与边缘带的血管床面积密度明显不同。CPS技术可以敏感地反映胎盘不同区带血管床的差异。3.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后,CPS技术可以敏感地反映胎盘血流灌注的减少与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