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旨在研究稻壳稀释日粮及其转换成基础日粮对鹅胃肠道等器官、肌肉群可塑性的影响。选用140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扬州鹅公鹅96只,适应2周后,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适应期均饲喂基础日粮(DE,11.13MJ/kg;CP,15.86%;CF,5.6%),试验期第1天,对照组继续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饲喂替代20%、40%、60%稻壳的基础日粮,试验期21天,每组取8只(每个重复2只),分析不同处理对鹅胃肠道等器官、肌肉组织的影响,之后,试验组日粮转换成基础日粮,继续饲喂21天,试验期42天,每组取8只(每个重复2只),研究其对胃肠道等器官、肌肉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1.试验期第1周,饲喂稻壳稀释日粮组鹅的采食量迅速增加,均显著大于基础日粮组(P<0.05);与第1周日均采食量相比较,试验期第2、3周,20%、40%稻壳替代组鹅的采食量增长不明显,而60%稻壳替代组鹅的采食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试验期第1-3周分别为,60%RH:380g,447g,510g),显著高于20%、40%稻壳替代组(P<0.05)。试验组鹅转换成基础日粮后,日均采食量均急剧减少。其中,20%、40%稻壳替代组的采食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趋势,试验期第4周日均采食量急剧减少(分别为第3周的64.4%和52.6%),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期第5周有所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比对照组高16.7%和17.3%;P<0.05);60%稻壳替代组鹅的采食量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第4、5、6周的采食量分别为250g、232.7g和201.2g),第4、5周的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6周的采食量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不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鹅具有非常独特的营养需要特点,与鸡、鸭等相比较,鹅的耐粗饲性更高(日均采食量能达到了正常采食的250%),可以采食营养素浓度更低、粗纤维水平更高的饲粮。2.饲喂试验日粮21天后,60%稻壳替代组鹅的体重明显下降,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腹脂相对重显著低于20%稻壳替代组;20%稻壳替代组肝脏和腿肌脂肪含量最高,其中肝脏脂肪含量显著高于40%、60%稻壳替代组(P<0.05),肌胃脂肪含量显著高于60%稻壳替代组;各组之间全净膛、胸肌、腿肌、心脏和肝脏相对重的差异均不显著。转换日粮后,各组鹅体重均有所增大,其中以60%稻壳替代组鹅最为明显。试验期42天,各组鹅体重差异不显著;40%稻壳替代组腿肌相对重显著大于20%稻壳替代组和对照组(P<0.05);20%、40%稻壳替代组的心脏相对重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40%稻壳替代组的胰脏相对重最小,显著低于60%稻壳替代组(P<0.05);各组之间全净膛、胸肌、腹脂、腺胃、肌胃、肝脏和脾脏的相对重差异均不显著;各组之间心脏、肝脏、肌胃、胸肌、腿肌的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稻壳替代基础日粮的比例不高于40%,对140日龄公鹅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肌肉品质。3.胃肠道形态学测定结果发现,饲喂试验日粮21天后,60%稻壳替代组的腺胃、肌胃和各肠段相对重显著增加,40%稻壳替代组的肌胃相对重显著增加;另外,60%稻壳替代组的胃壁厚度之和、肌胃长和各肠段的相对长度显著大于其他各组。转换成基础日粮饲喂21天后,除60%稻壳替代组的盲肠的相对长度和重量仍差异显著外,各组胃肠段相对重量和长度相比较差异不显著。组织学测定结果发现,试验期第21天,随着试验组稻壳替代比例的增加,十二指肠的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空肠的隐窝深度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60%稻壳替代组空肠的隐窝深度显著大于20%稻壳替代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20%稻壳替代组十二指肠的隐窝深度极显著增加(P<0.01),60%稻壳替代组空肠的隐窝深度显著增加(P<0.05)。试验期第42天,20%稻壳替代组空肠的绒毛高度显著大与对照组(P<0.05),60%稻壳替代组空肠隐窝深度显著大于其他各组(P<0.05)。绒毛高度最大值出现在20%或40%稻壳替代组,60%稻壳替代组各肠段的隐窝深度最大。本试验有效地验证了“器官的功能性容积与其负荷相匹配”这一假说,器官的表型变化是具有方向性的,可能是满足机体需求的任何方向,并且具有一定的变化尺度,这种尺度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如日粮组成等)。另外,胃肠道表型是可逆的,随着日粮转换成基础日粮,胃肠道负荷发生变化,其表型也发生了可逆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