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非传染性疾病(NCDs)控制管理理念、基本理论,创建区域人群NCDs控制管理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权重分数、评分原则、评估技术与方法,以及控制管理能力评估矩阵模型,为开展区域人群NCDs风险评估、预测和控制管理能力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三阶段、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区域人群NCDs控制管理评估研究。第一阶段,在区域人群NCDs危害性和脆弱性评估基础上,针对NCDs健康影响,进行控制管理能力评估。采用资料分析法,将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和地方NCDs控制管理相关理念、基本理论、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标准规范、体系规划、资源配置、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学科建设、人才成长和技术能力等数据资料信息进行整理和对比分析,建立区域人群NCDs控制管理理念和基本理论。第二阶段,通过层次分析和专家咨询法,建立NCDs控制管理能力分类分级评价指标(C)体系、权重分数、评分原则、评估技术与方法。第三阶段,建立NCDs控制管理评估矩阵模型,将控制管理能力进行量化分级,并对北京地区人群NCDs控制管理能力进行综合评估。【结果】1.本研究提出区域人群非传染性疾病控制管理理念(全社会、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疾病全过程的“四全”管理理念)、基本理论(核心管理理论、预防管理理论、分层管理理论和系统管理理论)、构建了人群NCDs控制管理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包括控制疾病严重程度能力(C1)、降低脆弱性(C2)、整体防控(C3)和预防危险因素能力(C4)4个一级指标,人群流行病学防控(C1.1)、临床诊断(C1.2)、临床治疗(C1.3)、揭示和防控发病机制(C1.4)、防控人群高敏感性可变因素(C2.1)、控制和减少健康不均等性(C2.2)、法律法规(C3.1)、标准规范(C3.2)、政策制度(C3.3)、规划(C3.4)、计划与实施方案(C3.5)、理念和基本理论(C3.6)、服务体系建设(C3.7)、资源配置(C3.8)、学科和人才建设(C3.9)、科研能力(C3.10)、智慧健康医疗建设(C3.11)、风险评估管理(C3.12)、健康危险因素预防(C4.1)、疾病危险因素预防(C4.2)、致残危险因素预防(C4.3)、致死危险因素预防(C4.4)22个二级指标,75个三级指标,132个四级指标以及相应的评分标准及依据。2.建立区域人群非传染性疾病控制管理能力评估技术与方法,包括单因素控制管理能力评估法,多因素控制管理能力评估法和综合控制管理能力评估法,得出不同因素控制管理能力水平。3.建立区域人群非传染性疾病控制管理能力评估矩阵模型,包括控制管理程度和发生的可能性两个维度,二者的交叉点即为控制管理能力等级,分为极高能力、高能力、中等能力、低能力和几乎无能力五个等级,对控制管理能力评估结果进行综合量化评估。4.北京地区人群非传染性疾病控制管理能力综合评估得60.03分(占理论分值的60.03%),带入评估矩阵模型,得出控制管理能力为高水平,表示控制管理能力程度中等,极可能发生。其中,疾病严重程度控制能力评估得20.84分(占理论分值的69.5%),整体防控能力评估得15.18分(占理论分值的63.3%),降低脆弱性能力评估得14.25分(占理论分值的54.8%),预防危险因素能力评估得9.76分(占理论分值的48.8%),带入评估矩阵模型,得出疾病严重程度控制能力和整体防控能力为高水平,降低脆弱性能力和预防危险因素能力为中等水平。将北京地区人群非传染性疾病控制管理能力优先排序,依次为疾病严重程度控制能力、整体防控能力、降低脆弱性能力和预防危险因素能力。【结论】本文较为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区域人群NCDs控制管理新理念、基本理论、指标体系、权重分数、评分原则、评估技术与方法以及控制管理评估矩阵模型,对全社会、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和疾病全过程进行综合整体评估,为地方、国家乃至全球开展NCDs风险评估、预测和控制管理能力提升科学依据。北京地区人群NCDs控制管理能力处于高水平,其中疾病严重程度控制能力最高,其次为整体防控能力和降低脆弱性能力,预防危险因素能力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