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小说一直是研究近代汉语的重要语料,通过对不同时期作品的研究,可以看出近代汉语逐步演变的过程。《镜花缘》的初稿大约完成于嘉庆二十年(1815年),晚于《儒林外史》、《红楼梦》五六十年,而比《儿女英雄传》早了六十年左右,因此对《镜花缘》语言进行研究,可以让我们了解这一时期近代汉语的一些发展变化,对于研究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过渡是有一定意义的。本文追溯了“才”类副词的多项语义及其相互的影响,描写了它们的共同发展演变方向,总结了副词“才”的基本义和派生义。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副词“才”的多种语义和功能,通过对语言材料《镜花缘》中717例“才”字句的检索,把“才”字句分为:①表示主观评价;②表示条件、原因;③表示语气。其中①类有表示时间、表示程度、表示数量范围三个小类,②类有表示唯一的条件、表示原因两个小类(《镜花缘》中没有表示明显目的关系的“才”)。③类有表示辩驳和强调两个小类。“才”常常既表示时间关系,又有逻辑因果关系或条件关系。本文在对《镜花缘》中副词“才”进行穷尽性调查的基础上,描述了副词“才”的语义层面的基本面貌,初步得出以下结论:汉语史上,副词“才”的虚化完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最早出现的副词“才”的语义主要是表两个动作、行为或事件的前后相承,时间上表现为先后,逻辑上表现为因果、条件等,后来,随着人们语用表达的需要,“才”所承载的主观性也越来越强。《镜花缘》时期是“才”语义表示“正在”的衰落期。副词“才”在此前的《红楼梦》中,可以和“正”结合使用,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但到《镜花缘》中,“才”和“正”脱离了,“才”表示“正在”的语义已逐步减退。《镜花缘》中的“才”可以和“只”、“就”、“又”等自由搭配,表示两种情况的瞬间连接,而现代汉语中,我们更多的是选择“刚”来和它们搭配,表示两种情况的瞬间连接。《镜花缘》中,当“才”表示时间、数量、程度时,“才”字句中会出现表量词语。当“才”表示唯一条件时,与之搭配的“必须”类副词,有双音节形式,也有单音节形式,其中单音节形式副词“必”、“须”常常结合为“必须”,“定”、“务”的后面常和助动词“要”结合使用,这大概是受了双音节化趋势的影响。到现代汉语,这类副词基本上都是以双音节的形式出现。《镜花缘》中的副词“才”常与“是”、“好”等词语结合出现在句末,这种句式中的“才是”、“才好”结合程度紧密,也常与语气词“呢”结合,有表示强调的功能,“才”不能自由提取,“才是”、“才好”结构趋向凝固,语义也逐渐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