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红线虫为研究对象,研究环境因子对红线虫生长影响,初步确定曝气生物滤池中红线虫爆发限值范围。红线虫是一种水生生物,在污水生物处理构筑物中大量繁殖时破坏生化系统生物链的稳定性,严重影响出水水质。本课题针对沙营污水处理厂曝气生物滤池(BAF)中红线虫爆发规律,结合曝气生物滤池运行条件进行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沙营污水处理厂运行现状分析;(2)红线虫属种鉴定;(3)环境因子对红线虫生长特性影响研究;(4)红线虫爆发预警研究。通过对沙营污水处理厂近3年的运行现状分析可知,每年的1-4月份出水各项指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从4~8月份检测数值逐渐下降,最后趋于平稳。其中1-4月份期间CODcr和NH3-N变化幅度大,甚至出现不达标的现象。而每年1-4月份曝气生物滤池中的红线虫呈爆发趋势,因此确定水厂出水水质波动与红线虫的生长有关。对红线虫标本进行制片、显微观察确定该样本为丝线蚓属一种(Lumbricillus sp.)。该属种主要分布于海洋,偶见于内陆水体及陆地。目前全世界已知者约54种。盐度、pH、溶解氧和温度等环境因子对红线虫生长特性的影响,发现高盐度条件下适宜红线虫的生长;适合红线虫正常生存的pH值范围是5.0~9.0之间,过酸或过碱的环境会使红线虫体表平衡发生改变,导致红线虫的死亡;红线虫主要种类为好氧,好氧种在缺氧条件下迅速死亡,部分种类对缺氧环境有一定的耐受能力;红线虫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C,温度过高红线虫有死亡现象,低温条件下红线虫没有出现死亡,但活性大大下降。曝气生物滤池的适宜运行工况为:Q=0.4L/min, DO=8mg/L, TDS=1000mg/L。在最优工况下,当红线虫平均密度在16条/cm3时,出水效果开始出现浮动,平均密度在19条/cm3时出水效果变差,无法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1918-2002》中规定的一级B标准。本研究论文得到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2GSF1171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项目(2012-K7-3)、2011山东省环保专项(2060402)等项目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