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电影的转型发展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在全球化语境中做大做强本土电影产业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是中国电影发展的内在要求,而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回落和中国电影的蓬勃发展则昭示了中国电影具有抗击经济危机的特殊优势和发展潜力。在这一背景下,只有探索科学有效的发展模式,才能发挥中国电影的后发优势,实现中国电影的振兴。中国电影的振兴与繁荣具有两个层面的深远意义:(1)在产业发展层面上,能够提升我国民族电影产业乃至文化产业的总体实力,实现文化产业结构调整;(2)在国际贸易层面上,能够充分开发和保护我国民族文化资源,防止在国际贸易中国外企业对中国文化资源版权的侵占,并降低中国电影及其衍生品在海外市场上的“文化折扣”效应。本文以美国电影作为成熟电影产业发展的典型,解读美国电影产业的历史变迁以及政府交替实行的放松管制和反垄断政策;选择韩国电影作为幼稚电影产业发展的典型,分析1995年至今韩国电影复兴的内在产业机制和政府配套的产业振兴政策。通过对美国和韩国电影产业发展模式的比较,提炼电影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普遍经验。在此基础上,运用SCP范式对我国电影产业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深度剖析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抓住了中国电影和美、韩等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差距。通过比较分析可知,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依托于三方面的突破和改革:(1)在观念上,要突破电影制作、发行和放映构成电影产业链的传统观念,不仅探讨电影产业的运营,也要致力于前期投融资和后期衍生品开发的探讨,以全局思维发展我国电影产业;(2)在产业机制上,要改革传统的电影产业发展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产业运行机制,不仅要建立融资保证机制以拓宽融资渠道,形成以制片人制度为核心、标准化和类型化生产并重的电影制片模式,规范企业营销行为,还要加强版权保护和衍生品开发,整合并延伸电影产业链,扩大电影产业价值链上的利润空间;(3)在制度环境上,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契机,结合我国电影产业起步晚、实力弱的实际情况,政府应为电影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强化服务和监管职能,扶持我国电影产业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