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竹林七贤”是中国哲学史、思想史、文学史上很有特色的文人团体。他们生逢玄学发展的黄金时期,又经历了魏晋之际改朝换代的动荡,其文学创作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七贤除了从事文学创作外,更融身玄学大潮中,推动了玄学的发展。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竹林七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阮籍、嵇康的身上,而把“竹林七贤”作为一个整体,对之进行研究的则较少。而且,七贤生活的魏晋之际的政治、社会生活变化较大,在以前的研究中对此重视不够。本文拟就此展开讨论,在魏晋之际的社会政治生活、学术背景中研究七贤的生存状态和其文学创作情况。 论文分四部分展开:第一部分,对“竹林七贤”的名目进行考证,初步展现七贤的思想性格,对“竹林之游”的性质做出规定。正始末年至嘉平初年的这一段时间中,在山阳形成了一个文人清谈中心,这是与朝中玄学清谈遥相呼应的民间玄学团体,代表了玄学在一般士人中的发展情况。第二部分,描述七贤所处的社会环境。曹魏末年,司马懿父子通过政变和随之而来的数次政治镇压改变了社会政治、学术发展方向,对士人集团产生了巨大影响,这是竹林诸贤思想和人生态度转变的重要契机。第三部分,分析“竹林七贤”的哲学思想,重点表现其在不同的政治背景下的思想变化。正始年间,七贤对自然与名教关系的思考,主要是主张名教出于自然,调和儒道矛盾。司马氏父子掌权后,由于生存环境的变化,嵇康、阮籍诸人一改调和儒道矛盾的态度,转而否定名教,抉破礼法,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观点。他们不仅在理论上否定名教,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着老庄哲学,丰富了魏晋风度的内涵。第四部分,重点讨论七贤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成就。七贤中有文集传世的有五人。论文对五人的文集进行版本考证,展现“竹林七贤”的文学成就。玄学对“竹林七贤”的价值观念、思想作风、人生态度、审美情趣和文学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老庄哲学入诗,用诗的形式表达对人生、对社会的哲理性思考,是嵇康、阮籍等人诗文中出现的新倾向,这即是其诗作中出现的大量的哲理诗,这种倾向直接影响了东晋玄言诗的产生。七贤诗文创作的另一个倾向是把老庄哲学思想、社会思想、人格追求与文学创作结合起来,借鉴庄子、屈骚中非现实性情境,创造出新型游仙诗,对东晋游仙诗产生了直接影响。 通过大量的材料分析,笔者认为“竹林七贤”是正始末年形成的一个士人清谈中心,是带有文人色彩的民间玄学团体,这个团体在玄学发展过程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他们的文学创作深受玄学影响,表现出两个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