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生活在一个发展极不均衡的世界。在这个不均衡世界中,无论是作为发达经济体的欧盟,还是新兴经济体的中国,自身都面临着区域差异问题。区域差异问题既是一个科学命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在研究中国区域差异问题上,绝大多数的研究仅着眼于中国领土范围内寻找一个或多个根本特征来解释中国区域不平衡的发展和变化。本文试图用一种“跳出中国看中国”的视角,采用中欧对比的比较逻辑,为过去在中国本身内部寻找特征和因素来理解和处理中国区域差异问题提供一个重要的补充。
文章在总结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以中欧对比为主线,首先对中国和欧盟/欧洲两大经济体就区域差异的格局与过程、区域差异形成与变化的因素与机制以及区域政策分别进行了较系统的论述,在此基础上,对中欧进行了比较分析。本文的中欧对比尝试表明,中国和欧盟在区域差异问题上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对比研究的主要结论是:
(1)欧盟和中国均面临着结构性的、长期而明显的区域发展差异问题。区域发展差异的长期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2)尽管中欧之间存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经济管理体制,但是对区域差异这一普遍且具有长期性的问题而言,支配其形成和演变的规律具有一般性,即中欧存在明显的共性,包括:地理因素的长期作用、路径依赖和循环累积机制、有关经济增长、城镇化及经济人口的集聚特征、以及区域差异变化的倒U字形规律。
(3)然而,国家特色因素决定了欧洲的区域发展模式不可能简单移植到我国。具体原因在于:其一,中国数千年农业帝国的历史,造就了中国特殊的城乡差异格局。同时,中国早期的工业化并没有像欧盟那样伴随着同步的城市化过程,手工业的遗留,导致了中国依托“乡镇企业”的这一特殊的工业化发展模式。而欧盟的城乡差距远不如中国的城乡差距那么重要。其二,欧洲(西方)国家早期发展的原始积累是通过殖民扩张及移民输出从而缓解了紧张的人地关系,而就我国目前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以及国家政治意识形态,我国不具备照搬欧洲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条件。其三,当前我国的区域发展及其差异的演变受现阶段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基础以及中国在全球经济分工体系的地位的制约。
(4)区域划分是中欧区域政策制定的基础。中国和欧盟在区域划分问题上需要考虑行政区域和功能区域不一致的问题及其对区域分析和区域政策制定带来的影响。我国目前已存在省、市、县三个层次的行政区域统计单元,各层级的区域基本是可比的,没有必要重新进行区域划分。加强我国区域行政区域划分的体系化和规范化,完善我国更小尺度(如县级)区域的指标数据收集与统计的全面性,是科学进行区域分析和区域政策制定的重要基础。
(5)区域政策目标的精简和明确化是提高区域政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前提。我国的区域战略目标应加强定量化,以促进区域政策的可操作性,有利于政策评估。
(6)我国目前的政策区域划分过于宏观,这种“一刀切”的宏观战略不利于政策的落实,影响政策实施的效率。因此,我国未来的区域政策制定可以考虑基于更小尺度区域(如地级或县级)而制定。同时,借鉴欧盟区域政策经费安排的集中使用原则,我国的区域政策也应考虑在有限的财力支持下,做好区域的先后主次部署,突出政策区域的重点,“面面俱到”反而会影响区域政策效率的最大化。
(7)欧盟区域政策经验表明,科学合理的财政安排及其有效的执行管理是区域政策能够高效落实的重要手段。
(8)引入绩效评估的方法,进行政策监督,是区域政策有效落实和政策效果最大化的有效途径。我国应该借鉴欧盟经验,将政策的监督和评估作为政策管理的基本要素。
(9)在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当前,消除行政区划界线,注重以流域等自然地理单元作为区域范围的区域规划与开发,对我国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