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A对咯血患者支气管动脉的检出及对介入栓塞治疗的应用价值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rp_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分析咯血患者支气管动脉(Bronchial artery,BA)的解剖信息及对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18例同时行术前CTA和DSA检查的咯血患者影像资料,在对患者 CT原始数据做薄层重建的基础上,结合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等技术进一步分析,显示支气管动脉的走行、起源、分支类型、开口位置等,并且分析咯血责任血管与非责任血管的管径大小差异,咯血责任血管的出血动脉分布,并与DSA结果进行对照。  结果:118例患者中,男性85例,女性33例,年龄16-89岁,平均年龄58.9岁,其中肺癌患者8例,肺结核患者14例,支扩、感染患者87例、不明原因咯血9例。对118例咯血患者的CTA支气管动脉进行统计,共发现支气管动脉336支,右侧174支,左侧162支,一共检测到10种分型,其中最常见的分支类型是R1L1,占24.6%,其次是R2L1,占23.7%,按Morita分型法,右侧支气管动脉以I型最常见(42%),左侧支气管动脉以IV型最常见(49.4%)。支气管动脉最常见开口于胸主动脉前壁,占54.3%。其中I型有71.2%起源于胸主动脉右侧壁, II型、III型、IV型、V型多起源于胸主动脉前壁。CTA分析结果显示,支气管动脉异位起源数为60,其中起源自主动脉弓占10.2%,为最常见的异位起源类型,其次是起源自锁骨下动脉,占3.9%。支气管动脉 CTA共检出可疑咯血责任血管160支,咯血责任血管管径多大于2.0mm,占90.3%,DSA共检出咯血责任血管165支,以DSA为金标准,CTA对咯血责任血管的检出率为97.1%.,两种方法的咯血责任血管的检出一致性较好,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支气管动脉CTA可以很好的显示支气管动脉的起源、数目、开口位置等解剖影像特征,可以为咯血患者的介入栓塞治疗提供有效地诊断依据,为术中寻找咯血责任动脉提供准确的定位,有效的提高了咯血介入治疗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及万方数据库,收集1989~2011年4月
小麦品种皖麦 38系杂交选育而成 ,集高产、稳产、优质、多抗于一体。介绍了该品种的生物学特性 ,产量表现和品质性状 ,提出了相应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即适期早播 ,适当稀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