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广播的基本特征出发,梳理近代上海广播引入的外在基础和内在条件。以广播媒介与社会生活的互动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广播与社会生活的互动及其机制调适过程的论述,揭示广播是在与社会互动中发展自身并产生一系列社会效果。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阐明交通、报刊、电报、电话成为社会资源流通的途径或渠道,导出广播引入的社会基础;在外商电台刺激的作用下,上海具备了开办电台的人才和技术条件。第二章集中论述广播介入机制,通过对广播各种内在因素的分析,对其介入社会整体概况的把握,如阶段特点,广播信息传播内容、特点的概括,电台全景透视,收音机和受众普及程度和使用场景的分析,以及对广播外在因素如市场规则、国家管控机制的解析,论述其在内外因素的合力作用下,通过时空方式介入社会生活的整体界面,展示广播与社会生活互动的实景和远景。第三章分析广播定位的转变,从工商业社会的总体需要出发,以商业营利为目的,概括广播注重与经济生活互动的特点,从而揭示其与社会生活领域分立、专业化的机制;基于民族救亡的社会急迫需要,广播社会定位的转变。通过对广播与社会生活两个需要迥异的互动个案分析,具体指明上海广播在面临现代化与民族救亡两个主题时灵活调适机制的阶段性特点。第四章从社会主题的变化梳理广播与社会互动机制的调适过程,概括总结出广播互动机制调适的特点,一是从主动扬弃传统社会资源转换为现代性,二是从团体组织再到政府组织参与广播动员;完成两种内容转变,一是有计划、规模性导入社会教育传播,凸现现代性主题,一是将民族救亡思想和情感导入救亡教育的传播,从而将广播对社会资源的转换机制发挥到一定高度的论述,进一步揭示上海广播互动机制的逻辑演进规律。第五章从中华民族的百年时代主题,揭示广播在全社会总动员中的作用。从上海广播融入社会总动员和凝聚抗日情感两个相互关联的角度,揭示广播在国家危机下汇合物质动员、人力动员和精神动员的机制,论述广播升华自身与汇合抗日救亡力量的调适能力发挥到历史性高度的过程,从中昭示中华民族对抗日救亡已蕴藏下巨大能量的历史前景。最后,结论部分对本课题的要点和支撑点进行归纳总结,对广播互动机制的特点进行比较总结,提出本课题的主旨及启示意义,供读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