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的研究集中于两个方面:(1)绿藻氢化酶氧耐受性筛选研究;(2)光照绿藻产氢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对5种不同的绿藻氢化酶的氧耐受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绿藻氢化酶氧耐受性有较大差别,其中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氢化酶体内、体外氧耐受性分别比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 CC124)高139%和61%,且在光照条件下,由于蛋白核小球藻氢化酶的氧耐受性较强,因此导致其产氢持续时间较莱茵衣藻的产氢持续时间长。
对比研究了不同条件下莱茵衣藻和蛋白核小球藻光照产氢过程。在常规光照条件下,光合放氧会严重抑制产氢。在光暗循环条件下,光照下失活的氢化酶可在黑暗条件下恢复活性,但在光照条件下迅速失活,导致莱茵衣藻和蛋白核小球藻光照产氢持续时间较短。在无硫培养条件下,莱茵衣藻产氢可持续96 h以上,而蛋白核小球藻则不能产氢。
对蛋白核小球藻在不同乙酸浓度和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呼吸速率及光合放氧速率进行了测定,表明蛋白核小球藻细胞的呼吸耗氧速率随着乙酸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光合放氧速率则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而降低,通过优化乙酸浓度和光照强度可使蛋白核小球藻在有硫条件下达到厌氧,并实现持续产氢。
对蛋白核小球藻进行了有硫和无硫培养,并对其低光强重复产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重复产氢的方法可提高蛋白核小球藻的总累积产氢量。在有硫产氢条件下,蛋白核小球藻停止产氢后,可在加入乙酸钠培养后重复产氢;在无硫产氢条件下,蛋白核小球藻可在培养1d后产氢,且经重复培养一次后,第二次产氢阶段的蛋白核小球藻的单次产氢量仍比第一次高,说明蛋白核小球藻在有硫和无硫产氢条件下存在两种不同的代谢途径。
对蛋白核小球藻在污水(生活污水和沼液)中的生长及产氢特性进行了研究,表明蛋白核小球藻在污水和沼液中均有有良好的适应性。蛋白核小球藻对25%沼液的COD、氨态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7%、97%和98%。研究发现,蛋白核小球藻可以在沼液中添加乙酸钠直接产氢,最高产氢量达到70 mL·L-1,而在未添加乙酸钠的条件下,产氢量仅为16 mL·L-1。另外在添加乙酸钠培养1d的条件下蛋白核小球藻的产氢量可大幅提高,最高产氢量达150 mL·L-1。对不同培养条件下的蛋白核小球藻的产氢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蛋白核小球藻在沼液中以CO2辅助培养条件下的产氢量显著高于同条件下的生活污水培养的蛋白核小球藻,产氢量达到130.9 mL·g-1藻干重,说明利用沼液培养蛋白核小球藻并产氢具有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