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链非编码RNA TUG1在膀胱癌发生进展中作用机制和临床意义的研究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2J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膀胱癌(BC)是目前常见的尿路上皮肿瘤,也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BC分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与NMIBC相比,MIBC易于侵袭和转移。目前发现Lnc RNA TUG1(Lnc RNA TUG1,牛磺酸上调基因1)在包括BC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以及进展中具有关键作用。然而Lnc RNA TUG1在调节BC进展中的具体作用仍然知之甚少。本实验研究通过检测Lnc RNA TUG1在BC患者癌细胞、同一患者正常膀胱尿路上皮细胞以及正常尿路上皮细胞和BC细胞系中的表达,分析Lnc RNA TUG1在BC细胞和正常细胞中的差异表达,研究Lnc RNA TUG1表达是否与B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有关,进一步探究BC细胞中Lnc RNA TUG1与mi R-29c表达水平间相互关系,深入研究Lnc RNA TUG1参与BC发生及进展的具体机制,为膀胱癌(BC)在目标基因分子水平上精准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物样本库随机选取22例未经过放化疗的BC患者膀胱癌组织和同一患者的正常膀胱组织,然后从中国科学院细胞库(中国上海)获取正常人尿路上皮细胞株(对照)和BC细胞株(T24,5637,UMUC-2和EJ),通过细胞转染技术将si-TUG1、si-NC、mi R-29C模拟物或者mi R-29C抑制物转染到T24或EJ细胞中。利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检测TUG1和mi RNA-29在BC组织和细胞的表达。我们通过转染pc DNA-TUG1或si-TUG1来改变了T24和EJ细胞中的TUG1的表达,然后应用细胞活力测定和集落形成测定来验证TUG1与BC细胞增殖之间的关系。使用Transwell方法测定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最后通过双荧光素酶发测定TUG1与mi RNA-29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上述实验结果探究TUG1作为癌基因与B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关系。结果:(1)应用q RT-PCR方法检测22例BC患者癌组织细胞中TUG1表达水平远高于正常膀胱组织细胞;BC目标细胞株(T24,EJ5,UMUC-2和5637)中的TUG1表达水平也高于正常尿路上皮细胞株。与患者正常膀胱组织相比,癌组织中mi R-29c的表达显著降低。与正常尿路上皮细胞株相比,在包括EJ、5637、T24和UMUC-2的癌细胞株中mi R-29c表达显著降低。(2)在T24和EJ细胞中,pc DNA-TUG1转染显著提高TUG1表达水平,而si-TUG1的转染降低TUG1表达水平;转染pc DNA-TUG1的T24和EJ细胞的存活率和集落形成能力高于对照组,转染si-TUG1的T24和EJ细胞存活率和集落形成能力低于对照组。(3)pc DNA-TUG1组T24及EJ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提高,si-TUG1组T24和EJ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下降。(4)转染si-TUG1的T24及EJ细胞的mi R-29c水平明显高于转染si-NC的T24和EJ细胞。转染WT-TUG1的T24和EJ细胞中mi R-29c的水平远低于转染了pc DNA的T24和EJ细胞中的水平。mi R-29c模拟物组pmir GLO-WT-TUG1中的荧光素酶(Luciferase)活性显著低于mi R-NC组。pmir GLO-MUT-TUG1中的荧光素酶活性在mi R-29c模拟组中与mi R-NC组相比没有变化。结论:(1)TUG1的高表达和mi RNA-29的低表达可能与BC发生及进展有明显关系。(2)通过上调TUG1基因可以提高BC细胞株的存活率和集落形成能力,进而表明上调TUG1基因可能促进BC细胞的繁殖。(3)TUG1上调后的高表达可提高BC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4)TUG1与mi RNA-29存在互相作用位点,TUG1高表达抑制BC细胞中mi RNA-29的表达,同时mi R-29c的表达下调逆转了si-TUG1对B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
其他文献
经过研究认为,辽阳博物馆藏的一方金代塔铭主人不是彦公,而是塔铭记载的澄公。塔铭记载内容客观反映金代东京辽阳地区渤海遗民群体崇信云门宗的历史信息,是研究金代东北地区
齐瓦当是指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一带使用的瓦当,从齐国故都临淄出土的大量齐瓦当来看,其构图、形制、纹样、题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齐国文化特色,尤其树木纹的纹样特色显著,极富地
本文结合教学实例,分析了在小学数学课堂合作教学中存在的因为对合作学习的认识不足或对合作教学的组织、操作等方式的不当等原因引起的合作低效、无效现象,并提出了具体的解
中小学数学的衔接,需要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上的衔接,而要想实现中小学数学的无缝衔接,就需要夯实学习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