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抗赤霉病品种及其拮抗菌的筛选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UHUI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在中国是引起小麦赤霉病(Wheat scab,Fusarium head blight)的主要致病菌之一,该病菌也是导致河北省小麦种植区穗部病害的主要病原菌。该病害是典型的气候性病害,因此随着全球温室效应不断加剧和免耕技术的广泛应用,给禾谷镰刀菌创造了适宜的传播条件,加上单一的化学农药长期使用,使得该病菌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迅速流行,可使小麦减产40%~60%。此外,该病菌不仅给产量造成影响,而且还影响小麦的品质,并且在病原菌侵入和储存过程中产生多种真菌毒素,给小麦生产和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在小麦赤霉病的防治过程中,如何通过有效、安全、经济、简便的方法降低病害严重度和毒素的产生对小麦增产、优质具有重要的意义。选育抗病品种和生物防治能够达到防治赤霉病的目的,且对环境、土地、人畜不造成污染,研究价值与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在主要农业国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研究从河北省宁晋、献县、安新三县采集小麦赤霉病样品,经分离、培养和形态、分子方面研究,确定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是宁晋、献县、安新三县小麦种植区的优势致病菌。以129个和39个不同小麦种质品种作为供试材料分别于2017-2018年在田间与温室中进行抗病性的鉴定。从河北省15个不同地区采集的小麦根际土壤样品和小麦植株5个不同部位分离、筛选出对禾谷镰刀菌具有抗性的细菌,并经平板初筛、复筛,筛选出拮抗效果最佳的一株拮抗菌进行病原菌孢子萌发抑制、温室盆栽抑制等试验,后续对该株细菌从形态、生理生化、分子等方面进行了鉴定。此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
  1.通过对河北省宁晋、献县、安新三县采集的感染赤霉病的小麦样品进行分离纯化,得到46株病原菌,通过形态特征、分子生物学确定这46株病原菌均为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表明该病菌是造成上述三县赤霉病的病原菌。
  2.在抗性品种的田间筛选中,以‘鄂恩一号’作为高抗对照、‘扬麦158’作为中抗对照,人工接种小麦赤霉病菌。结果发现129个小麦品种中没有免疫和高抗的品种,41个品种为中抗品种,占此次试验品种的31.78%;67个品种为中感品种,占此次试验品种的51.94%;21个品种为高感品种,占此次试验品种的16.27%。
  3.在抗性品种的温室盆栽筛选中,以‘鄂恩一号’作为高抗对照、‘邯6172’作为中感对照。结果发现39个小麦品种中没有免疫和高抗的品种,6个品种为中抗,占此次试验品种的15.38%;12个品种为中感,占此次试验品种的30.77%;21个品种为高感品种,占此次试验品种的53.84%。
  4.从15份各地小麦根际土壤样品中共分离、纯化出317株细菌菌株,其中61株对小麦赤霉病病原菌具有抑制效果,初筛率为19.24%。其中,从5份小麦样品中共分离、纯化出79株细菌菌株,其中7株对小麦赤霉病病原菌具有抑制效果,初筛率为8.86%。从小麦根际土壤和小麦样品中共分离出396株细菌菌株,共68株对禾谷镰刀菌具有抑制作用。从初筛的68株菌株中又复筛出7株抑菌率在70%以上的菌株;抑菌率在60%~69%的共24株菌株;抑菌率在50%~59%共37株菌株。菌株SZ71的抑菌率最高,为72.99%。
  5.生防菌SZ71在平板对峙试验中,具有非常明显的抑菌效果,可以对禾谷镰刀菌的生长造成逆境,使其菌丝断裂。生防菌SZ71的3种不同发酵液处理对禾谷镰刀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均在70%以上,产生了较好的抑制效果。通过温室人工防治试验,3种不同喷施拮抗菌发酵液的方法均能够对其产生较好的防治效果,病穗率与病情指数较CK相比均明显下降,防治效果可达67.42%。
  6.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分子生物学3个方面对生防菌SZ71进行鉴定,确定菌株SZ71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结果表明,本研究虽未筛出免疫或高抗品种,但筛选到47个中抗品种,这些品种的应用可以减少由赤霉病带来的产量损失。生防菌SZ71可以有效抑制禾谷镰刀菌,而且温室盆栽防效可达67%以上,该菌株具有开发应用的潜力。
其他文献
摘 要:研究创新文化培育机制,目的是探索创新文化机制培育的路径,提高创新活力,解除沈阳建设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面临的机制障碍,实现试验区的全面创新。通过对沈阳创新文化机制培育现状进行全面的调研,探索创新文化培育机制的规律。研究结论表明,可通过硬性机制与软性机制的协同和相互促进实现创新文化的机制培育。  关键词:创新文化;培育机制;政府与市场协同;试验区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
期刊
摘 要:长沙市创客空间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同质化、专业化服务欠缺、对接地方特色产业不足、政策支持缺乏重点等主要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创客空间的投资来源、产业链协同、政策设计存在密切的联系。长沙市创客空间持续快速的发展,有待于这些深层次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创客空间;同质化;产业对接;专业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
期刊
摘 要:近些年,“摇号”政策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公共领域,而“摇号”政策的产出则反映了公共资源供给与公民需求之间的矛盾。不可否认,“摇号”政策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正当性,它能提高公共资源配置的效率,实现机会均等,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公共资源短缺的问题。但我们也清晰地看到“摇号”政策存在的一些不足,“摇号”政策也存在着不平等,“弃号”导致资源的无效率配置,造成寻租,降低公民对政府的期望等。因此,优化公共资
期刊
菩提树是重要的园林观赏树种,经调查菩提树黑痣病是菩提树的重要病害。本试验开展了菩提树黑痣病的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菩提树黑痣病在林间的发生规律、林间子囊孢子的捕捉、杀菌剂的室内筛选和林间化学防治试验、病害风险分析,为菩提树黑痣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菩提树黑痣病的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病原菌子囊孢子的萌发温度范围在10℃~38℃,在25℃的条件下最适萌发,而在53℃以上的条件下
苹果黑点病是发生在苹果果实上的一类重要病害,是指在果实表面不同部位形成大小及颜色各异的病斑。该病害在河北、山东、陕西等地发生较重,病果率最高达90%以上,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几年,河北省苹果主产区果实黑点病危害逐年加剧,但是关于该病害在本地区的症状类型、病原菌种类及发生特点尚无相关报道。本研究在2016-2018年从河北省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唐山等地采集病果,共采集典型套袋富士黑点病病果200余个,并对其病原进行了分离,监测了5个果园黑点病发生的时间动态,调查了黑点病果在空间上的发生、分布特点,
为了减小化学药剂带的生态环境污染,在农作物病虫害化学防控实践中加入桶混助剂以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方法。桶混助剂是一类有机硅表面活性剂,杀菌剂加入桶混助剂后可提高药液展布性和渗透性,提高农药使用效率。桶混助剂易降解且低毒,为了探究单剂加入桶混助剂后能否起到减药增效的作用,为了明确减药后加入桶混助剂能否维持对苹果斑点落叶病和苹果炭疽病的防效,本文测试研究了不同药剂减半以及减半后加入桶混助剂对斑点落叶病以及炭疽叶枯病的室内离体叶片防效和室外田间药效,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桶混助剂对斑
苹果斑点落叶病是由链格孢(Alternaria)病菌侵染引起的一种世界性气传病害。病害发生时,可造成果树大量落叶,发病后期可侵染果实,影响果树树势、果实品质及翌年产量。目前生产上主要通过化学防治来控制病情,但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生物防治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真菌病毒对真菌病害防治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生物防治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本研究从中国不同苹果产区采集斑点落叶病样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纯化,提取各菌株病毒dsRNA,明确了中国苹果斑点落叶病菌dsRNA的多样性;测定了带毒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甜瓜(Cucumis sativus L.)是经济价值高的世界性水果,连作现象普遍。甜瓜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f.sp.Melonis)是严重影响甜瓜生产的连作病害。为了缓解连作甜瓜枯萎病的危害,本研究采集沧州青县甜瓜连作区土壤,对不同连作时间甜瓜土壤连作障碍程度进行分析;分离鉴定甜瓜枯萎病菌;室内穴盘和盆栽试验研究了噁霉灵与两株芽孢杆菌联用对甜瓜植株生长的影响及甜瓜枯萎病的缓解效果。主要结果如下:
  比较沧州青县连作1、4、6、11和18年甜瓜土壤pH值、EC值、水溶性盐总
小麦叶锈病在世界范围内发生,对小麦生产危害严重。小麦叶锈菌变异速度快,小麦抗病品种推广使用4-5年即会丧失抗病性。新小种的出现常导致叶锈菌毒性变化以及叶锈菌群体组成与结构改变,因此,对中国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的监测是必要的。异核作用是小麦叶锈菌毒性改变的主要原因,对叶锈菌夏孢子进行核相观察,有助于揭示小麦叶锈菌的变异机制。为明确中国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类型、分布以及抗叶锈基因有效性,本研究对2017年从中国9个省、自治区1407株小麦叶锈菌菌株进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2017年从1407株小麦叶锈
本研究以白玉山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白玉山药进行病虫害种类调查、鉴定,明确蠡县山药主要病虫害种类,同时筛选出防治山药病虫害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新品种,初步制定出防治土传病害以及地下害虫的优化方案,为白玉山药主要病虫害的防控提供技术指导。结果如下:
  1.明确了蠡县白玉山药旱沟种植模式下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在蠡县白玉山药主产区通过对田间病虫害种类进行系统调查,确定蠡县白玉山药产区的主要病害为山药短体线虫病、根结线虫病、山药褐腐病等;主要害虫为小地老虎(Agrotis ipsilon Rotte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