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糊”并不是含糊、琢磨不透的意思,更多的是运用“模糊”的精确、准确的意图来抓住和描绘世界的客观存在,在表达空间形态、界面、功能的时候带有多种可能性,这些可能性是精准的,而非随意的。艺术和创作思维上表现出了这一特征,“模糊”概念能够包容很多空间设计中的感性细节,并能够与多种学科进行交叉发展,具有当今时代的属性。本文在阐述模糊性空间相关概念和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毕业设计课题实践,对大学校园景观临时设施设计、建造实践过程分析与评价。理论部分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模糊性空间的概念梳理,从模糊性空间的概念、视觉化的模糊性空间形态进行阐释;第二部分,论述了模糊性空间功能与界面模糊性的关系;第三部分,论述了材料的透明性与空间模糊性;第四部分,选取相关园林景观、建筑案例研究,通过场所精神、地域文化、建筑要素的应用,以及模糊性空间建构研究,拓展了课题设计新的内涵和外延;第五部分,即论文的第五章节是作者的毕业设计实践课题。通过对课题项目所在地: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周边场地的分析,以及景观临时性设施要素、系统与类型设计、模糊性空间建模、模型表现、图解等一系列设计操作,总结出校园景观临时设施的优劣特征及其设计思路,提出开放、动感和实验为特色的临时设施设计原则和具体途径,并试图对临时设施的建造实践、后续利用和社会价值等方面进行多角度的深入思考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