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税收征管改革的深入,在税收收入规模大幅增长的同时,税收流失也在不断增加。为了减少由于税收不遵从造成的税收流失,学术界从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心理学等角度出发对税收不遵从的原因、特征及对策都进行了不少探索。如何培养纳税遵从,如何减少税收流失已成为我国税收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用期望理论来解释人们的纳税遵从行为是近年来西方国家研究税收征管的前沿问题。期望理论把心理学引入到经济学领域,将二者奇妙的结合在一起,是一种不同于传统预期效用理论的新的决策理论。在研究人们的经济行为时,它把风险态度、偏好程度作为影响经济决策的重要心理因素,已经获得很多经验支持,对经济学和金融学领域许多难题的解答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期望理论引入到税收决策领域,以期望理论为切入点来分析人们的纳税遵从行为。这是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去研究纳税主体的决策行为。它通过对期望理论及其函数的阐述,结合近年来国外学者对纳税遵从行为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从理论根源上解释说明了预期效用理论不能解释的纳税情况,同时利用分析模型的方法从数学、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纳税遵从的主要影响因素与纳税遵从度的相互关系,进而得出主要结论。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纳税遵从的一般理论。该部分主要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纳税遵从定义以及它们的不足:有的没有考虑税法不完善的情况,有的忽略了纳税人权利,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纳税遵从可分为管理性遵从和技术性遵从,前者指的是税务机关从管理型服务向维权型服务转变,进而使纳税人从心理上主动服从管理;后者指纳税人熟悉税法,能按照税法的要求准确计算应纳税额并及时申报,同时帮助税务机关及时认识并弥补税法中存在的漏洞,做到合法并合理地进行税收筹划,从技术上提高自己在涉税事项上的自我纠错和自我遵从能力。因此,纳税遵从的内涵其实与“守法”相似,指的就是纳税人自觉主动配合征收机关按照税法的要求进行相关税收活动,包括按时申报、遵从程序和遵从税务机关的纳税调整;而外延指的就是一方面,税务机关加强和优化纳税服务,尊重纳税人权利,以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另一方面,纳税人提高自身对税法知识的理解程度,不仅做到遵从税法,还做到不钻税法漏洞进行避税,而是进行合法且合理的税收筹划,帮助税务机关完善税收相关制度。因此,要提高纳税遵从度就要从纳税人角度入手,为研究遵从在概念上奠定了基础。第二部分为期望理论及其函数的介绍。这部分先阐述了用预期效用理论来解释纳税遵从行为的结论及其存在的纳税困境:在低的检查率和罚款率下,大部分纳税人会选择避税,纳税遵从度低,但现实与之相反,例如美国,它的平均税务检查率已下降到1%以下,罚款额也是偷逃税款额的一小部分,但它的纳税遵从度约为79%;只要预期回报率大于零则大部分纳税人选择纳税不遵从,也与现实相反,有实证表明即使预期回报率为100%,仍至少还有20%的纳税人会依法纳税,而不是零纳税遵从度;高税率使人们的收入变得更少,按照绝对风险厌恶递减原理,纳税主体更愿意规避风险,因此更倾向于诚实纳税,然而现实中,高收入阶层(适用更高税率)避税的比例远远高于一般纳税者。接着,对期望理论的理论框架及其函数进行了介绍,通过这些介绍能够对期望理论的观点有个清晰的认识,并为第三部分的模型和对纳税困境的解释奠定理论基础,主要为:确定性效应,指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往往对确定性结果给予较大的权重,而低估一些只是可能性的结果,其中,确定性结果仅仅是相对于不确定性或可能性结果而言;反射效应,指人们面对收益时有风险规避的倾向,而面对损失时则有风险偏好的倾向;分离性效应,指前期赢利会增强人的风险偏好,平滑当期的损失,而前期损失会加剧以后损失的痛苦,人的风险厌恶会增强;框架效应,指人们在决策过程中,通过改变对结果的描述来改变参照点,继而影响到人们的偏好选择的情形。第三部分为基于期望理论的纳税期望模型的构建。主要包括模型的构建、分析以及结论,并解释了预期效用理论下的纳税困惑。在模型构建中,本文将税务稽查率、处罚率、税率、逃税成本、逃税被查获后的声誉损失和纳税信息保密费这些主要影响因素纳入纳税期望模型,以纳税人依法纳税后的收入为参考点,构建了价值函数、权重函数以及最终的模型。在模型的分析过程中,主要是进行了数学分析和经济学分析:数学分析,即通过求导去求最优解(效用最大化点);经济学分析,即利用微观经济学中“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为效用最大化的点”进行分析,它以收益和损失分别作为横轴和纵轴,以完全遵从行为下的状态为原点,则原点与完全不遵从状态下的点构成的线即为预算线,由于模型的无差异曲线是条直线,所以当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交而不是相切时,即为效用最大化点。进而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第一,纳税遵从水平不仅与税制结构、税率有关,还与税收征管体制和征管效率有关;第二,损失厌恶程度与纳税遵从水平正相关;第三,税务稽查率与纳税遵从水平正相关,但这并不意味着税务稽查率越高越好,因为人们会高估低税务稽查率、低估高税务稽查率,因此选择合适的税务稽查概率尤为关键;第四,处罚率、逃税成本和声誉损失与纳税遵从水平正相关;第五,纳税信息保密费与纳税遵从水平正相关;第六,税率与纳税遵从水平负相关。同时,这些结论也证明了期望理论可以用来解释预期效用理论下的纳税困惑:人是有限理性的,一些依法纳税者如实申报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机会逃避税收,也不是因为惧怕可能的风险和惩戒,而是因为在他们看来依法纳税是理所当然的事,有一种依法纳税的道德偏好,因此即使检查率和罚款率极低,人们的纳税遵从度并不低;当价值超过决策者的心理参考点时,决策者处于获益框架中,他们更倾向于风险规避,而当价值低于决策者心理参考点时,决策者处于损失框架中,他们更倾向于风险追求,因此,当避税的预期回报率为100%时,纳税人处于获益框架,他们表现出的是风险规避行为,所以此时纳税人选择纳税而不是避税,故纳税遵从度不为零;而在解释高税率会诱导人们避税时则有3个理由,其一,在税务机关进行检查时,税率的提高会导致纳税人的损失更大,则人们更倾向于风险寻求,其二,在现行的累进税制下,高收入阶层是税务机关的重点检查对象,相对于低概率损失的风险厌恶而言,在高概率损失面前,纳税主体偏好风险,其三,人们倾向于低估中高概率事件,此时可能性较大的税务检查却被赋予了较小的权重,因此会冒险避税。可见,用期望理论来分析纳税主体的决策行为十分吻合。第四部分为纳税期望模型的调查分析。该部分以厦门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将现实情况与期望理论下的纳税期望模型的结论进行对比,得出“期望理论与人们的决策行为一致,可以用其解释纳税遵从行为”的结论,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手段。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其一,本文将期望理论纳入纳税遵从行为的研究中;其二,本文对纳税遵从的定义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其三,认为纳税人纳税信息的保密度与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有关;其四,研究方法上采用了分析模型法,通过分析纳税遵从的相关影响因素,以数学函数描述纳税人的选择而建立模型,并对其进行数学分析、经济学分析以及对结论进行检验,进而对其得出如下一些有意义的结论:1、纳税人个人收入或所得的变化对纳税人申报应纳税额的影响是不确定的;2、损失厌恶程度与纳税遵从水平正相关;3、税务稽查率、处罚率与纳税遵从水平正相关;4、逃税成本、声誉损失与纳税遵从水平正相关;5、纳税信息保密费与纳税遵从水平正相关;6、税率与纳税遵从水平负相关。根据这些结论,我们可以对纳税遵从度的提高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