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近几年国家对教育公平问题的关注度日益升温,力推优质资源共享,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同时教学点教师急需借助外部力量提高自身专业能力,适应信息化教学发展。因此,革新教研形式迫在眉睫。针对我国农村教学点存在教研“意识淡薄、资源匮乏、模式单一”的弊端,引入外部教师支持,提出构建同课异构网络协同教研模式。论文内容由五个部分组成。(1)绪论。绪论部分概述论文的研究背景、问题陈述、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内容、研究设计。(2)文献综述。笔者通过查阅文献,界定“实践性知识”等相关概念,阐述研究依托的理论基础:协同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对比分析了“教师自发组织的松散型半离线”等四种教研模式,阐明研究现状,总结研究启示。(3)同课异构网络协同教研模式的构建。本部分基于对教学点教研现状的调查和国内教研模式的理解,结合研究目的,笔者构建了同课异构网络协同教研模式,包括四个核心要素(教研主体、专家团队、技术支持、保障机制),四项基本流程(确定主题、准备教研、实施教研、反思交流)。(4)同课异构网络协同教研模式的实践应用及效果分析。在这一部分,笔者以甘肃省舟曲县为例,依据所构建的教研模式展开实证研究。通过对三轮教研中教师教学设计、教研反思、教师访谈、课堂观察量表等数据的分析,不断修正模式,优化策略,最终总结出同课异构网络协同教研模式应用的五个注意事项。(5)结论。该部分简要总结本研究的成果和结论,整理归纳不足。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丰富网络教研模式,充实网络教研组织策略。实践意义在于运用该模式,指导教学点教师开展网络协同教研,提高教学点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网络教研效果。研究表明,笔者构建的同课异构网络协同教研模式适用可行,且效果较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