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牡丹》是清代出现较早且较为出色的侠义小说,是由“英雄传奇”向“公案侠义”和“儿女侠情”演变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将“情侠”较为完美的整合在一起,对后世的武侠小说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文力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绿牡丹》作一次较为全面、系统的解读。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论《绿牡丹》的人物形象。本章将小说中的人物按其类型特点分成了四大类,分别是盗寇形象、奴仆形象、富家子弟形象与其他人物形象。盗寇形象又按其性别分为男性盗寇和女性盗寇两类,女性盗寇形象中引人注目的是花碧莲和鲍金花,她们不仅具备了女侠的气质而且还具备女子的柔美特质。奴仆形象中具有闪光点的余千,聪明勇敢又忠诚为主;贺世赖是反面奴仆形象,他的奸诈和无赖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二章,论《绿牡丹》的思想意蕴。这包括四个层面:一是,《绿牡丹》表现了对清平社会理想的渴望,通过叙述侠客的行侠仗义来揭露官场的黑暗和社会政治的混乱,寄予了重塑朝纲和匡扶社稷的理想。二是,肯定人类的自然本性和欲望:认为追求物质利益是合理正当的。三是,赞扬侠女花碧莲对爱情的大胆追求,这体现了对传统伦理道德的突破。四是,《绿牡丹》把复杂的阶级矛盾归结为善恶、忠奸的矛盾,相应的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深度。第三章,论《绿牡丹》的艺术特色。从叙事艺术上说,《绿牡丹》采取双线叙述模式,二人的爱情故事穿插于正邪斗争之中,两条线索相辅相成;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情节结构的设置使小说跌宕起伏;语言表达还存留话本、评话的艺术形式。从写人艺术上说,人物性格构成具有复合整一的特点、人物心理刻画细致、人物语言具有鲜明的个性。第四章,《绿牡丹》“通变”论。《绿牡丹》对前人小说有继承也有发展。《绿牡丹》中的武艺描写也较前人有所发展,小说中的武打过程是真实细致的,甚至有了独立的武打招式和命名。《绿牡丹》中尤为值得称赞的是对“侠”与“情”的新变,从《绿牡丹》对侠义英雄小说的依附与变异、对才子佳人小说的继承与提高、“情侠”结合的创新及侠情写法的局限性四个方面可见其“侠”与“情”的新变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