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省沿海地区是广东省的一个特殊空间地段。是陆地与海洋交互作用的地带,是自然因素最密集,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带之一,具有自然、开放、方向性强等空间特点和公共活动多、功能复杂、历史文化因素丰富等特征,是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也是广东省经济发展和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区域,同时也是广东省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最严重的区域。本文以广东省沿海地区作为研究区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探讨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状况。
本文首先介绍国内外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研究的进展,发现国内外学者主要集中研究宏观层面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对中观层面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比较少。
接着就产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辨证关系进行阐述,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协调理论以及协同理论三个方面来阐述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协调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和中国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实践经验,分析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的特征。
然后根据指标体系构建的一般原则,以协调环境与产业之间的关系为目标,构建了评价广东省沿海地区环境与产业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经济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中的21个指标构成。介绍了协调度模型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借助模型对广东省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与产业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得出结论如下:
(1)1997—2006年广东省沿海大部分地区的产业结构效益都有增长,极少地区下降,说明经济发展的速度较快,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但是大部分地区环境质量却持续下降,说明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质量在下降。
(2)1997—2006年广东省沿海各市处于不同水平协调状况,没有出现失调状况,而且其协调度平均指数在上升,说明广东省沿海地区的协调发展状况在整体改善,这得益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弥补了环境质量的下降。
(3)1997—2006年广东省沿海各市处于不同层次的协调发展水平,但是2002—2006年平均协调发展水平指数低于1997—2001年,说明整体协调发展水平在下降。
最后,在上述评价的基础上,对广东省沿海地区的环境与产业协调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广东省沿海地区的协调发展度指数虽然可能会下降,但是协调发展水平要达到“良好—优质协调发展类”也并非难事,并给出提高协调发展水平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