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高温水淬循环与硫酸盐侵蚀共同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

来源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ns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受到了当今世界工程领域的普遍关注。由于结构耐久性不足使结构发生早期损坏,导致钢筋混凝土结构达不到预定的服役年限,己成为实际工程中的重要问题。硫酸盐对混凝土的侵蚀是影响因素最复杂、危害性最大的一种侵蚀,也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具有工作环境温度不高并且交替变化以及硫酸盐腐蚀共同作用特点的这种特定运营条件下混凝土耐久性问题的研究。根据宏观试验结果和微观分析,从材料角度对混凝土耐久性能进行综合评价,为长期处于亚高温循环和硫酸盐腐蚀环境中,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提供基础的理论依据。为此本文主要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1.根据单因素亚高温水淬循环作用下混凝土强度的劣化规律试验研究成果,明确温度循环对混凝土损伤过程,对比分析了80℃与150℃温度循环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的差异,初步探讨了其损伤机理,为双因素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作基础性工作。2.结合化学分析方法,开展双因素亚高温水淬循环和硫酸盐侵蚀共同作用下硫酸根离子在混凝土中的分布规律试验研究,对比分析单因素与双因素作用对硫酸盐侵蚀影响的差异,定量分析了混凝土中硫酸根离子的浓度随深度、龄期,溶液浓度的变化规律。初步分析双因素作用下硫酸盐侵蚀机理,提出了双因素作用下硫酸根离子侵蚀预测模型。3.根据双因素亚高温水淬循环和硫酸盐侵蚀共同作用下混凝土强度劣化规律试验研究成果,对比分析单因素硫酸盐侵蚀与双因素亚高温水淬循环和硫酸盐侵蚀共同作用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的差异,明确了双因素作用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的严重性。并利用同步热分析仪,采用TG-DSC方法定性分析硫酸根离子在混凝土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其结论与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取得的结论吻合较好。4.基于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了单因素和双因素硫酸盐侵蚀作用下混凝土中硫酸根离子分布神经网络模型,将预测值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较好,具有较高的精度。表明,神经网络方法与传统的回归分析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在结构工程问题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进一步增强网络结果的可靠性,还须收集更多的样本对模型进行训练,使模型得到拓展,结果更加准确。
其他文献
电视塔的高柔特性使其在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动力响应显著。传统的抗震和抗风设计方法是利用结构自身的能力来耗散振动能量,如加大结构截面,增强结构刚度等。对已建成的
输电塔架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超静定结构。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投入,输电线路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输电塔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成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对象。在
黄土是一种典型的结构性土,其特殊的结构性和水敏性直接影响着黄土的工程力学特性,我国黄土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很多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在黄土地区
本文以糯扎渡地下厂房洞室群为研究对象,运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其围岩稳定和开挖顺序进行了研究,具体工作有: 1.结合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在分析围岩
作为矿山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尾矿库属于潜在的危险源,但为追求经济利益,其建设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我国的尾矿库大多属于筑坝工艺简单、维护管理方便的上游式尾矿库,这种筑坝型式
层状岩质边坡广泛分布在我国西部地区且大量存在。层状岩体结构面成层性好、层间软弱面发育、顺层面和垂直层面力学性能差异大、风荷载作用下易发生变形破坏;易发生滑坡、变形
多年冻土作为一种负温地质体,其存在决定于冻土区的区域热量平衡。多年冻土的分布和保存对于环境条件的依赖性很强,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现代多年冻土分布面积占全球陆地面积的
学位
本研究以强化钢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的狗骨式刚性连接钢框架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静力与动力分析,与传统刚性连接钢框架的分析结果相比较,旨在明确狗骨式节点连接形式对
面板堆石坝抗震安全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和工程界研究的重点、难点和热点课题之一。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工程应用等方面入手,就面板堆石坝最不利地
排桩支护结构是基坑工程中常用的支护结构,基坑工程特性对各参数非常敏感,影响排桩支护基坑变形破坏的自身因素较多,基坑周围环境也会对基坑变形产生很大影响,包括临近建筑物,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