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派”自传体叙事文本研究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gyao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右派”自传体叙事文本是“右派”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1990年代出现了一次大规模的出版热。在这次“右派”文学热潮再次来袭之时,我们发现相比较于1990年代以前的“右派文学”,它在题材、内容、思想深度、写作者的身份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变化。造成“右派文学”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最为关键的是1990年代市场经济的出现对文化体制、文化传播机制的影响及其带来的对知识/权力话语体系的改变。1990年代的人文思潮亦对“右派”文学的转型提供了思想基础。“右派”自传体叙事文本本质上是一种政治历史的叙事文本。在当代中国,这样一种文本和“创伤记忆”、“集体记忆”有着某种天然的联系。原本属于心理学创伤范畴的“创伤记忆”,在“右派”自传体叙事文本那里,由于不同叙事者的利益诉求,被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面貌。而作为影响了当下大众对“反右”运动理解认知的文本,在事实上构成了我们群体间的“集体记忆”。然而,这种“右派”自传体叙事文本却遭到主流意识形态有意无意地忽略。不仅如此,此种文本的叙述者在当下的文化语境中,也呈现出耐人寻味的分化。对“右派”自传体叙事文本的考察,是对当代“右派文学”的一次重新审视和发现,也是文学参与政治公共领域的一次有益尝试。
其他文献
寒声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戏剧家、戏曲音乐理论家、研究员,主要集中于戏曲音乐理论的探索和研究,在戏剧创作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他合理地将传统戏曲剧本和山西地方戏曲特点相结合
在当今的社会,由于信仰的迷失,道德的沦丧,人与人之间失去了基本的信任。这种不信任的极度发展,既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伤害,也造成了自我伤害。在《婚礼的忧伤》中,吴楠和甄浩
《往日时光》是围绕一个叫肖毅的知识分子展开的,1954年他从剑桥大学归国,他以优雅的绅士品格,对文学、音乐的热爱之心,对自由、民主的推崇,赢得了美丽女孩李之宜的爱情。他
话剧文学剧本《忏尽情禅空色相》以历史人物苏曼殊为原型,参照这一传奇僧人的独特经历,塑造了一个敏感、脆弱,怀抱理想而不断受挫,在现实面前无能为力又不愿妥协的孤独者形象
电影文学剧本《超速时光》讲述了生活在中下层的黄清和柳杏儿在短短的一年多里的奋斗经历、爱情的流变,并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黄清和柳杏儿因为父辈的变故而分散,多年后他们
全球性的生态问题频发导致各界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日益加深,生态危机时代已经来临。文化的产生具有地域性差异,武陵山区的地域文化同本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紧密联系。本地区山高
从80年代初起,承德地域内崛起了一个文学创作群体,他们以避暑山庄文化为背景,以清代尤其是清代前期的历史和大避暑山庄范畴(也就是承德地域内)的现当代社会生活为写作题材,形成了一
<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每个人都有关于故乡的美好回忆。思乡是古今中外作家的创作母题。思乡是离乡背井的人痛苦而又美丽的感情表现。我们发现,思乡主题贯穿整个中国古
夏木斯·胡玛尔是哈萨克族作品产量较多的作家,他的作品题材丰富,立意新颖,站在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高度,重新审视哈萨克人民的生活和命运。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对于哈萨克族文学
当代戏曲作品与我们传统的古典戏曲、地方戏有很多不同,这表现在戏剧理念及时代主题等方面,也体现在剧本创作的编剧技巧中。翻看当代戏曲作品,我们会发现最明显的不同体现在